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88章 华襄有别

第88章 华襄有别

  第88章 华襄有别 (第2/2页)
  
  南方一些原来不用姓氏的少数民族,这次也都跟着随大流,挑选自己心仪的姓氏,往往都是整村、整族挑选一个姓氏,体现内部的传承和凝聚力。
  
  那些原来本就用复姓的夷族,心里非常高兴,啥也不做,就直接从夷人变成了襄人,他们也觉得夷人不好听,能够成为朝廷的襄助力量,说明受到朝廷的重视,以后如果打出去,襄人地位肯定高于境外的夷人。
  
  李纯心想,华襄分治算是给唐朝境内的各族人民正式定了身份,以后如果打出去,就可以由华人主导、襄人配合,治理境外的夷人,实现各有收获。
  
  既然给了境内其他民族的襄人身份,以后也要要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维持华襄合作的关系,为以后一致对外打下基础。
  
  华襄分治,对绝大部分汉人没有影响,那些复姓的汉人则就忙着改姓名,一些朝官还要带头改,如独孤郁改成了独风郁,令狐楚改成了令如楚,皇甫湜改成了甫元湜。
  
  那些姓氏比较差的,纷纷趁机改一个好的姓氏,积极性很高,还有一些对自己姓氏不满的,也趁机改姓,只要是在颁发的千家姓以内的,官府基本都满足了要求。
  
  扶桑、党项、沙陀等族复姓的比例很高,改的比较快。牂牁、扶余以及部分僚越人原来姓氏观念比较淡,只有贵族才有姓氏,这次底层百姓也可以挑选姓氏,积极性比较高。
  
  新罗和骆瓯两族单姓比较多,改的比较久一些,刚开始还真有人不愿改,后来听说一年内不改就维持夷人的身份,就赶紧纷纷改成复姓,获取襄人户口本、身份牌。
  
  华襄分治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唐朝境内百姓的心态,拉近了两族的关系,汉人不能再鄙视其他少数民族为夷人,认为他们属于自己的附属民族。
  
  两族通过不断的融合,很多襄人逐渐认可自己也是唐朝的一份子,更愿意融合到这个国家里。
  
  元和十二年十月,结合三年一次的人口统计,民政部总算把全国各族的总人口统计清楚,唐朝全境共有华人3960万,襄人1020万,全国人口共4980万。
  
  忙完华襄分治的事情,李纯又关注夏原新都的交通,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夏原的水上交通主要依赖淮河和大运河,大运河靠东,从吴越、闽海一带过来的船只还好,从湘楚、荆汉、川蜀等西部过来的船只,要从广陵那边绕一圈过来,增加了不少行程。
  
  李纯认真查看地图,他发现,可以从寿州的淠河向南到达盛唐县(今六安),向东南开挖运河到舒城县,与杭埠河交汇,再向东南延伸到庐江县,然后往西南延伸,到达枞阳西北的菜子湖,沿着菜子湖的入江水道直通长江。
  
  这样从长江西来的船只可以从枞阳北上,沿着运河进入淠河,再进入淮河,到达夏原。这条水陆虽然略有弯曲,但是长江中上游各地来夏原,比从扬州绕过来近很多路程。
  
  而且可以将杭埠河拓宽,中间可以通过杭埠河进入巢湖,再从巢湖入江水道,在无为县进入长江。这样一来,夏原增加了西南的水路交通,更加有利于夏原与长江中上游各地的联通。
  
  李纯将想法和两个宰相商议以后,他们也基本支持,然后就找来农水部任尚书汪广会,交代他干好这件大事。
  
  汪广会没想到他这个冷衙门也能得到李纯的重视,好不容易有机会刷存在感,决心大干一番,给农水部长脸。
  
  淠河及菜子湖到长江,都是既有水道,主要开挖的是盛唐经舒城、庐江到菜子湖一段的运河。
  
  汪广会找来部里几个水利专家,发现从盛唐到菜子湖的路线,地形平坦,水系丰富,确实可以开挖运河,不禁对李纯的眼光非常佩服。说干就干,汪广会决定亲自出马,带着勘测人员沿着淠河南下,寻找合适开挖运河的地段。
  
  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勘测后,确定了运河的具体线路,于是要求沿线的州县配合征地,征集民工。能够开通运河连接夏原和长江是好事,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沿线的州县非常积极。
  
  朝廷给的经费充足,赔偿的金额比较合理,沿途的百姓也比较配合征地,运河两岸的百姓还可以加入施工的队伍,挣得不少工钱,态度都很积极。
  
  为了加快工期,汪广会决定分四个河段同时施工,分别是盛唐到舒城段、舒城到庐江段、庐江到菜子湖段,还有舒城以东的杭埠河拓宽。
  
  为了让运河有充足的水源,汪广会决定将运河沿线从大别山往东的河流全部截流,注入运河,只能从淠河、杭埠河、菜子湖流出去。为了方便船只能够顺利通过河流的交汇处,汪广会决定在淠河、杭埠河、菜子湖与运河的交汇处设立船闸,保证运河的顺畅运行。
  
  尽管是四个河段同时施工,动用了大量的民工,汪广会估计至少也要三年,也就是元和十五年才能把运河修通,汪广会觉得这也是自己的大功一件。
  
  李纯为了区别两个运河,决定将东边的原来大运河称为东运河,将新开挖的运河命名为西运河。
  
  忙完这些,眼见就到了元和十二年十月,李纯决定把日常政务委托给中书省,自己在宫里休息几天,好好放松一下。
  
  闲暇之余,李纯开始关注自己的子女,李纯有四个妃子,为他生了七个儿子,六个女儿,其中成年的三个儿子最受他重视,其中长子李宁24岁,为纪妃所生,次子李恽23岁,为刘嫔所生,三子李宥22岁,为郭贵妃所生。
  
  长期以来,对于三个儿子,李纯的心情是复杂的。古代的传统是立嫡长子为储君,但是长子为偏妃纪氏所生,正妻郭贵妃所生的嫡子又是老三,搞得李纯难以取舍。
  
  当初是为了防止外戚坐大,所以没有封郭贵妃成为皇后,后期则是因为立储的原因,不敢封封郭贵妃为后,否则就要册封李宥为太子。
  
  凭心而论,李纯最喜欢大儿子李宁,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一些的原因,李宁比较成熟稳重,做事有章法、有主见,深得李纯看重。
  
  次子李恽,总体还好,虽不太聪明,但还算老实规矩。
  
  三子李宥,可能是郭贵妃比较宠爱,相对爱玩,喜欢打马球,对于学业、做事则不是很上心,能力一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