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世界江山一统志 > 第85章 各显才能

第85章 各显才能

  第85章 各显才能 (第1/2页)
  
  安文远聘请了一批工程技术人才,雇佣了大量的劳工,区分好几个路段,同时动工。施工队削山填谷、伐木挖土,沿着规划的路线推进过去,民工们风餐露宿,工作辛苦,还好官府给他们的薪资待遇颇丰,让他们干劲十足。
  
  经过两年的建设,泸安大道才宣告修通,受条件限制,大道还只是土路,在山区路段还是有些坡度,但是比以前崎岖难行的山路好多了,方便人员和物资入黔,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和货物也可以从这条道路运到泸州,再通过长江运到其他各地。
  
  安顺府位于整个黔滇道的中部,位置不错,但是开发很晚,原本是夷族聚居的区域,从一个县城升级而来。安顺府城池低矮,面积狭小,行政机构不全,与道的首府极不相称,必须大规模重建。
  
  柳宗元决定在旧城的东侧平地建设新城,目标是能容纳五万人的规模,先期可以满足三万人的居住需求。柳宗元把主持建设安顺新城的任务,交给新到任的安顺府尹杨茂昌,自己提供资金和人力上的保障。
  
  杨茂昌原来在川蜀道的一个州任长史,不过正六品,因为能干被柳宗元看好,调过来直接干府尹,先定为正五品,干得好,两年后可以正式提为从四品。
  
  杨茂昌看着原来那个低矮的小城,自己都觉得憋屈,给自己建城,又是朝廷和道出钱,还能有什么话说?杨茂昌把日常的普通事务委托给副手,大事才参与决策,其他精力全部用在安顺新城的建设。
  
  杨茂昌调集上万的汉夷民工,购买来大量的砖石、木料等建筑材料,开始大规模干起来,既要修城墙,也要在城内修建道路,官衙,还划出了商业区、居民区,以征地的成本价卖出土地,吸引各地汉夷百姓来安顺府安家落户。
  
  虽然是多点开花,同时施工,但资金和人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经过三年终于建成安顺府城。安顺府城按照五人的规模修建,但是初期只吸引了两三万人定居,但是随着泸安大道的建成,不断有汉人前来垦荒经商,发展起来只是时间问题。
  
  柳宗元看着新修建的安顺府城,又看了新修建的黔滇道官衙,这才觉得有了一个首府的样子,准备在这里长期干下去,争取把这里建成可与内地相比的富庶之地。
  
  借着朝廷的支持,柳宗元又派人修建了向东通向湘楚道、向南通向安桂道的大路,方便了黔滇道的对外交通。
  
  各州重新设立以后,除了昆州(昆明)、昌州(西昌)、播州(遵义)三个州城的条件稍好,其他7个州的城池都需要扩建,柳宗元也是非常支持这些州城的建设,力争让各州也赶快发展起来。
  
  黔滇道虽然山区多,但是山间有不少相对平坦的盆地,称作平坝,这些平坝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非常适合汉人过来垦荒耕种。
  
  柳宗元出台了优厚的政策,吸引内地的汉人来黔滇道,荒地可以无偿开垦,购买其他民族的土地,男丁二十亩、女人十亩以内,官府补贴一半的资金。
  
  如果另外一半资金还是有困难,官府可以提供低息贷款,以后每年可以通过增加赋税,逐步偿还。内地来黔滇道经商、办厂、开矿的汉人,官府也给予优厚的条件,税收只有内地的一半。
  
  临近的川蜀道随着人口的增加,原来的土地逐渐不够开垦,出现了不少无地、少地的农民,听说黔滇道条件这么优厚,纷纷来这边发展,来得早的可以直接开垦荒地,来的晚的只能半价买地,一些山间的盆地、谷地,不断被开垦出来。
  
  当地的夷族接触到汉人先进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改变了原始的耕作方式,生产的农产品、采集的山货也有汉族商人过来购买,他们的生活也跟着改善了不少。
  
  柳宗元采取和睦相处的民族政策,落实朝廷关于夷人的三项禁令,但禁止有其他歧视少数民族的政策,在税收和人身待遇上,柳宗元采取汉夷一致的政策,鼓励汉人来发展,但是不能压迫当地的少数民族。
  
  按照朝廷的政策,黔滇道也建设了不少学校,从内地招募大量的汉人教师,区分汉校、夷校进行不同的教育。懂汉语、汉字的少数民族,可以被委任为地方的小官,也方便跟汉人做生意赚钱,一些条件较好的地方头人、富户都愿意让子女进汉人举办的学校,学习掌握汉人文化,谋求有个好的前程。
  
  柳宗元在南边干得风生水起,刘禹锡在北边也是风风火火,自上任辽桓道巡抚以后,刘禹锡也是一路开挂。
  
  辽桓道的条件比黔滇道好一些,这里有辽河平原,有大片的土地适合开垦,原来还有一定的汉人居住,境内的高句丽人也是农耕民族,汉化更容易一些。
  
  西部的契丹人虽然粗狂,但是有第九军团坐镇新民府,自己手里也有一万人的道属部队,契丹人不敢有所违逆。
  
  跟柳宗元一样,刘禹锡在辽桓道也是大抓调整州县、选官引人、修建道路、营建城池、招徕汉人、兴办教育几个大事。
  
  辽桓道面积广大,很多原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必须要重新设州。刘禹锡经过和按察使陈中师、布政使方汝殷商议以后,在新民府之外设了11个州。
  
  分别是锦州(锦州)、营州(阜新)、赤州(赤峰)、契州(通辽)、源州(四平)、辉州(辉南县)、盖州(营口)、积州(大连)、鞍州(鞍山)、顺州(抚顺)、丹州(丹东)。
  
  关于肃慎都护府的行政设置,刘禹锡和李听商议以后,设置了松州(哈尔滨)、春州(长春九台区)、府州(松原)、白州(白城)、裕州(富裕县)、奎州(望奎县)、宁州(宁安县)、勃州(同江县)、漠州(海兰泡)。
  
  原来的河北道拆分时,就有一批官员来到辽桓道,刘禹锡赴任后感觉还是不够用,又从临近的冀燕道、鲁青道招募官员人才。自古以来,汉人就热衷于当官,只要给足条件,能够升官,自然可以吸引一批官员来辽桓道发展。
  
  肃慎都护府属于辽桓道代管,都护李听长期在军队任职,对文官不熟,也以部属的身份请求刘禹锡帮他也挑选一批官员到肃慎都护府帮他搞建设。
  
  刘禹锡干脆派其布政使方汝殷到北方各道去挖人,只要是有一定的才能,又想升官、愿意到辽桓道发展的,由方汝殷跟各道协调,并到人事部去办调任手续,一条龙服务到底,办好手续,官员可以直接上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