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肢解吐蕃 (第2/2页)
李愬和张元甫率军到达伊州后,当地汉人和其他民族集体反抗,配合唐军攻打吐蕃人,当地的吐蕃军自知不敌,迅速向西溃逃,当地军民向唐军投诚。
在伊州的汉人中,张氏是大族,张氏首领张文举率领汉人,带着物资前来慰问唐军。李愬看到伊州还有汉人同胞非常高兴,张元甫发现这里有自己的本家,也很兴奋,一起攀谈了起来。
张文举说:“伊州是个小地方,各族混居,也是周边各个势力争夺的对象,以前曾经属于大唐,后面被吐蕃和回鹘反复争夺,汉人饱受压迫,现在终于回到了朝廷的怀抱,伊州的汉人愿意为朝廷出力。”
李愬说:“陛下雄才大略,在东线已经彻底击败吐蕃,我这次带兵前来,就是扫除西域的吐蕃残余势力,后面朝廷还会出兵打击回鹘,以后伊州可以实现长治久安。既然文举兄倾心朝廷,我就代朝廷委任你为伊州刺史,你把伊州组织起来,作为我们西征部队的后方基地。”
张文举说:“作为汉人,配合朝廷稳定西域,本就是分内之责,我一定会筹集粮秣,保障大军的行动。”
张元甫说:“大军远征,运输困难,所带粮草不多,真是要劳烦文举兄帮我们准备一些,我们也呆不久,过几天就会西进高昌。”
唐军在伊州休整三天,补充了粮草后,向高昌(今吐鲁番)进发。
高昌又称西州,位于天山以南的一个盆地里,也属于沙漠绿洲小国,吐蕃占领此地后,扶持原高昌王族麴氏建立傀儡政权。唐军到达后,吐蕃稍作抵抗便向焉耆撤去,高昌麴氏本就是小国,属于墙头草,顺势投降唐军。
李愬认为,高昌国内也有一些汉人,麴氏政权对中原王朝还算和善,没必要废除,于是委任高昌王麴达利为西州刺史,要求其效忠于唐朝,并提供唐军的后勤物资。
伊州、高昌两地离中原相对较近,以前有不少汉人逃亡过去,所以对待中原政权相对友善,但是继续往西,形势就没有那么好了。
李愬率军从高昌往西南行军,进入焉耆(今新疆焉耆)境内。焉耆国民风彪悍,喜欢抢掠,看到唐军后并未臣服,反而多次联合吐蕃人偷袭唐军。李愬大怒,见到焉耆军队就是一阵猛射,大举猛攻,一直打到焉耆城下。
唐军到焉耆城外驻扎后,焉耆和吐蕃军队居然乘夜偷袭唐军,令唐军蒙受一些损失,李纯和张元甫都怒了,打退焉耆人以后,第二天架起大炮、***对着焉耆城就是连续的猛轰。
焉耆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被打傻了,被炸的抱头鼠窜,难以抵挡,吐蕃人看到形势不利,立即向西逃窜,往龟兹退去。
唐军第一天轰了一天,第二天就从轰开的城墙冲进去,遇到敢于抵抗的焉耆军队就射杀,一直冲到焉耆王宫,捉住其国王及其他王族。
李愬觉得,一个小国居然也敢跟唐军对抗,不杀一儆百,西域其他各国就不知道敬畏,唐军经过简单审问后,将焉耆国王和其他几十个主张抵抗唐军的大臣和将领全部斩首。
李愬率军在焉耆多待了几天,彻底清除焉耆的反唐势力,扶持一个亲唐的大臣为焉耆国王,获取足够的军用物资后,唐军向龟兹(今新疆库车)进发。
龟兹属于安西一个较大的藩国,其国主与吐蕃公主联姻,忠于吐蕃。而且吐蕃势力一路退来,退无可退,也不知道论恐勒那边已经打到本土,篡夺政权,决定在龟兹拼死一战,打退唐军。
吐蕃军和龟兹军共拼凑了约四万军队,由吐蕃将领诺延顿率领,诺延顿明知野战打不过唐军,决定坚壁清野,据龟兹城防守。
李愬也觉得一直追击,吐蕃人一直在逃,总算逮到其主力,决定在龟兹城狠狠教训吐蕃在西域的残余兵力,绝不能让其继续逃跑,对于敢于对抗大唐的龟兹国,也要猛揍一顿。
五万唐军将龟兹城围定以后,李愬还是按照常规,先派出人员劝降,吐蕃人怕龟兹人动摇,直接向劝降人员射箭,好在唐军提前有所准备,用盾牌护住劝降人员返回。
剩下的就没什么好说的,唐军直接进行炮火轰击,唐军集中在东门进行重点火力打击,龟兹城东门被炸塌,多段城墙被损毁,城墙上的吐蕃军、龟兹军被炸的鬼哭狼嚎。一部分吐蕃军向西门突围,这里的唐军早就严阵以待,又是一顿枪炮侍候,又把他们打回去。
连续攻打了三天,龟兹城被打的一片狼藉,毫无还手之力。李愬也不想赶尽杀绝,就又派人劝降,如再不投降,就夷平龟兹城。诺延顿和龟兹王别无选择,只能率城投降。
对于敢于对抗大唐的势力,必须要给予严惩,李愬带兵入城后,将诺延顿和龟兹王斩首示众。
对于吐蕃人和龟兹人,李愬和张元甫商议以后,决定区别对待,将吐蕃人全部抓起来,作为俘虏关押,对龟兹人,则只杀了十来个亲吐蕃的大臣和将领,其余从轻处理。
李愬和张元甫考虑到,打完龟兹已经是寒冬,他们决定在此过冬,龟兹又是西域较大的国家,可以拉拢过来,所以对龟兹人惩罚的稍微轻一些。
利用在龟兹过冬的机会,李愬和张元甫把部队休整一下,对龟兹国的势力进行重整,扶持亲唐的国王,主要的官员、将领也全部换成亲唐的人员。
至于损坏的城池,自然是吐蕃俘虏和龟兹人去重修,让他们吃点苦头,长点记性。利用这个机会,李愬和张元甫也享受了一把“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欲饮马上催”快意,让士兵们放松了一下。
两人还专门去了一趟当地的硫磺矿,要求新任龟兹王要把所产的硫磺全部卖往大唐,不得运到别的地方,新的龟兹王自然是照办。
在龟兹过完冬,元和8年2月,李愬和张元甫继续带领军队又往疏勒、莎车、于田等地进行征讨。有了焉耆、龟兹的前车之鉴,剩下几个小国不敢抵抗,残存的吐蕃人汇集到于田,翻越昆仑山,逃往象雄一带。
李愬和张元甫对这几个小国的亲吐蕃势力进行清洗,全部换上亲唐的人员,要求他们必须向大唐称臣纳贡。
唐军辛苦打一仗,清除了吐蕃势力,彰显大唐声威,自是不在话下,但也不能没点收获。
李愬和张元甫肯定也是要带点东西回去,他们将吐蕃人和各国搜刮的财富,除了留一些给当地,挑了不少金银珠宝带回去,顺便也带了一些西域的土特产,往高昌进发。
元和8年6月下旬,李愬和张元甫率军到达高昌,朝廷派来高昌的使者已在此等候,告诉他们唐军已经发动对回鹘的战役,要求他们扫平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以后,就全部撤军回国,张元甫回任沙洲刺史,李愬率平蕃军驻守肃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