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选贤任能 (第2/2页)
  
  经报告李纯同意后,中书省正式下旨,要求五个节度使接到圣旨后立即入朝述职,并在圣旨中说明,只是来京述职,报告任职的情况,体现对朝廷的服从之意,并无他事,打消五个节度使的顾虑。
  
  李纯在处理朝政之余,非常留意朝中的人才,以后可以安排在重要的岗位上,帮助自己治国理政。在中下级别的官员中,元稹和白居易表现非常突出,两人虽然官职较低,但是敢于上书,对于一些大事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务实的意见和解决办法,有思想、有见解。
  
  元稹和白居易又是当时有名的诗歌圣手,也会经常写一些诗歌,献给李纯,虽然不乏一些赞美之词,但是诗歌的水平确实好,李纯非常喜欢。李纯在前世的印象中,也记得两个人是大诗人,政治上也有才能,所以就有了重用他们的想法。
  
  有一天,监察御史元稹和左拾遗白居易先后向李纯上书,元稹要求对加强对官员的巡查、监察,惩治奸邪之辈,白居易要求下去访察民间疾苦,为朝廷施政提供参考。李纯前段各项事务繁忙,和他们接触和交流的比较少,这次有些时间了,就决定在宣政殿召见他们。
  
  两人进宫后,向李纯跪拜行礼,李纯给他们赐座,让他们汇报自己的想法。两个人坐定后,李纯认真打量了他们一下,元稹略微年轻,不到三十岁,英姿勃发,颇有倜傥的才子之气;白居易略微年长,三十四五左右,成熟稳重,透着一股儒者风范。
  
  李纯道:“两位爱卿乃我朝两位才子,朕非常欣赏,奈何政务繁忙,与尔等见面交流的机会太少,今日要跟两位爱卿好好聊聊,朕听说白爱卿写了一首《长恨歌》,元爱卿写了一部《莺莺传》,都是在民间广为传颂,一时洛阳纸贵呀。”
  
  白居易连忙说:“陛下谬赞了,当时微臣任周至县尉,与朋友郊游时,路过马嵬驿,聊起玄宗当年事,有感而发,写的有些唐突,还望陛下见谅。”
  
  元稹答道:“微臣也是凭着感觉随便写的一个小说,没想到百姓们爱看,里面的内容有些孟浪了。”
  
  李纯道:“不碍事,文学和从政并不矛盾,但是目前朝中积弊甚多,需要各位臣僚多花一些精力去解决,等形势好些,你们再多写点文学作品。”
  
  元稹答道:“微臣谨记陛下教导,微臣作为监察御史,非常关注官员的风气情况,今日就是要向陛下建议整顿吏治一事。”
  
  李纯道:“元爱卿所言极是,我朝自玄宗皇帝以来,对官员的管控松弛,吏治腐败、官员不作为的问题比较突出,朕也正想整治一番。”
  
  白居易说:“吏治腐败是一方面,还有一些官员胡作非为,不执行朝廷的仁政,随意加码,巧取豪夺,很多百姓深受其害。”
  
  李纯道:“你们说的好,官吏履职是朝廷施政的根本,如果他们不作为、乱作为,贪污腐败,朝廷拿出再好的措施也没用,两位爱卿有何良策?”
  
  元稹说:“微臣想去剑南一带进行察访,查看那里的吏治情况,如果发现贪污腐败和胡乱作为的的官员,当场搜集证据,向朝廷弹劾,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处。”
  
  白居易说:“微臣想去河南一带微服私访,体察民间的疾苦,找出地方上存在的弊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向朝廷提供建议。”
  
  李纯道:“两位爱卿的想法很好,朕非常支持,朕会让中书省下旨,任命元稹为剑南巡察使,对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的吏治进行巡察,对于欺上瞒下、贪污腐败的官员,彻查到底,收集证据,朝廷将严厉处置。任命白居易为河南采访使,对黄河以南各州县的施政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对于掌握的问题,追根溯源,上书解决办法,朕将认真采纳。”
  
  元白两人看李纯非常支持他们的想法,非常感动,均表示将认真完成朝廷赋予的使命,全力以赴,不负皇帝信任,而后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