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朝堂论政 (第2/2页)
  
  李纯点点头:“裴爱卿所言不错,从目前来看,应当首先打击哪几个藩镇?”
  
  只见一名年轻帅气大臣出班奏答,李纯定睛一看,此人就是当朝才子元稹。凭着记忆,李纯知道,此人在一些书中曾被称为“渣男圣手”,历史上元稹少年得志,文才一流,政才卓越,情场得意,当朝有才的美女先后都跟他有过情史。
  
  此人还与当朝大文豪白居易是好朋友,元稹比李纯小一岁,算是同龄人,泡妞的事,自己兴趣不大,政治上倒是可以好好用他。
  
  元稹还只是一个普通官员,但是一点也不怯场,只见他从容答道:
  
  “微臣以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镇海节度使李锜居心叵测、首鼠两端,小动作不断,存割据自立之心,应当首先拔除。”
  
  裴垍接着元稹的话题说:
  
  “李锜这个人,我比较了解,此人志大才疏,自命不凡,却能力平平,其军队战斗力一般,内部心也不齐,存在隔阂,易于击破。”
  
  李纯道:“裴爱卿说李锜内部心不齐,存在隔阂,可有依据?”
  
  裴垍继续说道:
  
  “李锜贪财好色,刻薄寡恩,聚敛的钱财大都据为己有,对待部下比较吝啬,又多疑,属下很多官员其实不服他。他如果要谋反,必然有很多人不愿跟随他,完全可以策反一批人。”
  
  李纯颔首道:
  
  “裴爱卿说的消息很重要,削平藩镇,要刚柔并济,靠征讨耗费大,破坏也大,如果可以使用计谋,让他们内部瓦解,确实更妙。裴爱卿,关于李锜之事,你可以先收集一些信息,提前谋划,等时机成熟再解决此事。”
  
  裴垍慨然道:“为陛下分忧,乃臣之本分,臣定当殚精竭虑,想尽办法,把这件事做好。”
  
  李纯想换个话题:“藩镇作为我朝的最大问题,毋庸置疑,其他方面的事,众位爱卿也好好谈谈。”
  
  李绛奏道:“臣以为,我朝还有一大问题,那就是宦官干政的问题,近些年宦官权势太大,应当进行限制,不然容易祸乱朝政。”
  
  李纯知道他说的是实情,但是俱文珍就在朝会上,如果自己贸然表态肯定会打草惊蛇、刺激宦官,于是道:
  
  “李爱卿过虑了,目前我朝的宦官们都还不错,情况没有那么严重,朕会酌情处理。”
  
  杜黄裳和俱文珍关系不错,连忙打圆场:
  
  “陛下说的对,前朝确实是有些宦官太过分,我朝的宦官总体还算本分,适当限制一下权力就好。”
  
  没想到李绛犯了倔脾气,说道:
  
  “宦官之祸不得不防,宦官必须要严格限制在宫内,要解除宦官的兵权和干政的权力!”
  
  李纯看到俱文珍的脸上已经变色了,明显是蕴含着怒气,如果再不打住就可能搞出第二个“甘露之变”,于是佯装发怒道:
  
  “朕此次登基,宦官出了大力,哪有你说的那些问题?此议不必再提,今天朕请众位爱卿献言献策,重点放在治国兴邦上,可以讨论一下其他议题。”
  
  李绛看到李纯生气了,知道多说无益,于是不再言语。
  
  李吉甫出班奏道:“臣长期在地方为官,今年才入朝为官,臣除处理政务外,比较喜欢研究山川地理和人口财税等数据,先后编了《元和州县图志》和《元和国计簿》,可为陛下治理天下、平定藩镇提供一些依据。”
  
  李纯对地理和重要数据也很感兴趣,这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讲清的,就说道:“李爱卿的这两本书,朕甚感兴趣,朕明天上午在宣政殿单独召见你,再详谈一下。”
  
  经过各位大臣的不断发言,李纯感众臣对问题的看法与自己大体一致,但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却没有议出什么良策,在朝堂上一直讲问题,也没什么意思,就想结束朝会。
  
  看到大家都不怎么发言了,李纯就对俱文珍摆摆手,俱文珍当即明白意思,对众臣喊道“朝会结束,退朝!”
  
  李纯举行大朝会,一方面是要征集众臣好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也是观察各位大臣的态度。
  
  今天朝会来了很多大臣,但是积极发言的就那么几个,大部分都是不吭声,有的官员职低言微还可以理解,但是像郑余庆、杜佑身居宰相,居然也是没有任何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