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穿越59,开局获得签到系统 > 第173章 技术播种

第173章 技术播种

  第173章 技术播种 (第2/2页)
  
  说干就干。
  
  从第二天起,赵四调整了工作重心。
  
  他依然会接待来访者,但不再是简单地口头传授,而是有意识地将他们提出的典型问题,以及906厂已经验证过的解决方案,作为手册编写的素材。
  
  白天,他带着王永革和几个文字功底较好的技术员,深入各个施工环节,实地测量数据,记录操作要点,绘制简易示意图。
  
  如何用两根标杆和一个水平仪进行快速地形测量?
  
  如何根据岩石硬度确定炮眼深度和装药量?
  
  如何用石灰、黏土和少量的水泥熟料配制出强度足够的砌筑砂浆?
  
  如何用废旧油桶和铁皮制作简易的引水管道?
  
  每一个细节,赵四都要求记录得极其详尽,力求让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工人,看着图和文字说明,也能大致明白该怎么做。
  
  他反复强调:“我们写的不是高深的理论,是解决问题的法子,是干活的规矩,一定要准,要实在,不能有半点含糊。”
  
  晚上,指挥部那间兼做办公室和卧室的小屋里,煤油灯常常亮到深夜。
  
  赵四伏在案头,对白天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润色。
  
  他参考了脑海中系统提供的各类工程手册的框架,但内容却完全本土化、实用化。
  
  他摒弃了一切华而不实的术语,用的全是工地上最通俗的语言。
  
  “这个地方,光说‘控制装药量’不行,得写清楚,像咱们这儿的青石,一炮眼装多少硝铵炸药,用黄泥封多长……”
  
  “画图要清楚,水轮机叶片的角度怎么掰,尺寸是多少,差一点都影响出力……”
  
  有时为了一个表述是否足够清晰,他会和王永革或者来访求教的老工人讨论半天。
  
  冯卫国看着赵四如此废寝忘食,既心疼又佩服。
  
  他让食堂每天给赵四单独加个鸡蛋,晚上还经常端着一缸子热水过来,催促赵四早点休息。
  
  “赵专家,书要写,身体更是革命的本钱啊!”
  
  编写手册的过程,本身也是对906厂现有技术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提升。
  
  为了把模块化施工的流程讲清楚,赵四带着人重新优化了构件编号和吊装顺序;
  
  为了说明小型电网的搭建,他根据系统进阶知识,改进了现有的输电线路,减少了损耗。
  
  这本尚未问世的手册,已经在反哺着它的诞生地。
  
  大约半个月后,一本用粗糙牛皮纸作为封面、内部是油印字迹和手绘插图、厚度颇足的《三线建设实用技术手册(初稿)》终于完成了。
  
  当赵四将这本还散发着油墨味的“大砖头”递给冯卫国时,这位老革命用双手郑重地接过,小心翼翼地翻开。
  
  看着里面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的文字,一张张虽然简陋但一目了然的示意图。
  
  特别是关于水电站建设和模块化施工的那些章节,他仿佛又看到了十天建成的车间和河谷里那台轰鸣的“土”水轮机。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
  
  冯卫国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赵专家,你这是给咱们整个三线建设,送来了千军万马啊!”
  
  “我这就以指挥部的名义,向上级汇报,争取尽快把这手册推广到各个工地去!”
  
  很快,这本凝聚了赵四心血和906厂实践经验的《三线建设实用技术手册》的油印本,被紧急送往三线建设总指挥部。
  
  没过几天,总指挥部就发来了高度肯定的回复,认为这本手册“切合实际、通俗易懂、方法实用、价值巨大”。
  
  决定立即大量翻印,作为重要技术资料,下发至西南地区所有三线建设单位。
  
  第一批散发着油墨香的正式手册,通过机要通道,被送往一个个隐藏在深山峻岭中的工地。
  
  赵四的名字,也随着这本手册,传遍了整个三线建设战线。
  
  他不再仅仅是906厂的“及时雨”,更成了无数奋战在艰苦一线的建设者们心中的“技术导师”。
  
  知识的种子,就这样被播撒了出去。
  
  它们落在贫瘠而渴望的土地上,静待着破土而出,成长为支撑共和国战略后方的参天大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