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东城鲁肃 (第1/2页)
阎象见袁术此时心情不错,便趁势谏言道:“将军既已与刘备和解,那此前所议征募新兵以图广陵之事……可否就此作罢?”
袁术却摆手道:“非也!不过是暂缓伐广陵耳。子台(刘勋)仍可先行募兵整训!”
“日前据军报所言,伯符(孙策)顿兵舒城已近两月,攻取甚是不易。可命子台先率部肃清庐江其余城邑,纳其版图!若届时舒城仍旧未克,便遣其分兵相助伯符。也好使我军能够早日全据庐江之地!”
见阎象还想再说些什么,袁术骤然拂袖道:“此事已决!募兵之令既颁,岂容朝令夕改?”
阎象知道再说无益,也只能无奈退下。
简雍说完了自己与袁术交涉的经过,又谈起了他此后的经历。
因为正事已经办妥,他在归返驿馆的途中,心绪自然就松弛了下来,看着天色还早,便琢磨着在寿春市井稍作一番游观。
就在此时,简雍忽听有青年朗声呼唤自己。
“宪和先生——”
抬眼望去,乃是一位姿容俊雅、身量挺拔的公子,气度堪称卓然不凡!互通名姓后方才知晓,此人竟是前太尉周景之孙,故洛阳令周异之子——
周瑜、周公瑾!
这位周公子直接点破了简雍“广陵使者”的身份,接着便温声说道:
“在下近来多闻广陵刘使君施政宽仁,与民休养,且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仁德之名播于江淮之地!”
“瑜心向往之,故唐突相邀,可否请先生移步寒舍小叙,为吾多多详述玄德公之善政轶事乎?”
简雍见此人姿仪雄杰、风度超逸、言谈清朗,不由得好感顿生。且其能于街头直呼己名又道破来历,显然在这寿春城中消息灵通、颇有根基。
如今他言语中谦和恭维,令人如沐春风,或可借此在寿春拓展些人脉关系。
简雍思及此处,遂欣然应允其请。
这一去,便是整整三个昼夜。
这三日之中,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老江湖,简雍算是彻底被还没出道的大都督给拿捏了。
按简雍的话来说:“公瑾雅达而聪哲,器量恢宏如海,逸志卓绝不群……”句句都是溢美之词,更是提到:“公瑾于音律之道,天赋世所罕有!聆其抚琴,泠然七弦,恍如瑶台仙乐入凡尘!”
张昀在旁边听着,心中连道“好家伙”。
大都督这是火力全开啊!
把老简迷得神魂颠倒,简直都乐不思蜀了……
我去,“乐不思蜀”用在这儿是不是一个Call Back?
但是我的错觉吗?
怎么听他说了这么半天,全是在那边诗酒弦歌、主宾尽欢的内容?
最后两人分别时还有点“兴至而来,兴尽而返”的意思……
完全搞不明白大都督用意何在啊!
总不能是真的仰慕老刘吧?
张昀百思不得其解,也只得暂时作罢,转而催问其东城拜会鲁肃之事。
简雍抵达东城之后,先是打探了一番鲁肃在当地的风评,得知鲁肃乃是出身本地巨富之家,却不从事产业琐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