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有了新装备就是不一样 (第1/2页)
陈到走后,张昀独自一人坐于院中石凳上,拿起桌上的枯枝,在地上勾画了起来。
他先琢磨着用长竹竿横跨河岸,将带长杆的竹篓固定在上边。但很快就又否定了这个想法,不但笨重累赘,而且阻塞了水道,肯定不行。
接着他又想到,这竹子中空,本就能浮于水面,着实没必要架在岸上,直接截短一些扔进水里不就得了?
随后他的思路一转:这既然都已经扔水里了,不如干脆点,直接都锯断得了。做成一个个的浮筒,岂不是更灵活?
随着他的想法,地上的图形也在不断变化。
一个代表浮筒的圆圈,一根竖线代表连接杆,连向下方的竹篓。
张昀凝视着这根代表连接杆的竖线,若有所思。他在旁边又画了几个相同的结构,缓缓用横线将它们串联起来……
这下他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自己为啥要纠结竹篓呢?
不用渔网,是因为麻绳做的渔网容易被水泡坏。那我直接用竹子编一张渔网不就行了?!
恰在此时,豆娘抱着新买来的羽扇匆匆归来。张昀随手抄起一把,就急匆匆地出门了。
羽扇入手,步履生风,连思路也跟着通畅了几分。
他找到了前两日已经熟识的李姓篾匠,一边比划一边描述着自己所需之物,末了问道:“此物可能做出来?”
李篾匠听罢,呵呵一笑:“张郎君,依您说的,不就是大一点的‘罾’吗?”
“啥玩意?罾?”
张昀都不知道这个字应该怎么写。
李篾匠转身径直从屋内取出一物交到了张昀手上,说道:“这便是‘罾’,多用在浅水捞取虾蟹。”
张昀仔细看了看这个直径约三尺(一米左右),形如巨勺、网眼细密的竹制抄网,貌似确实跟自己的构想有几分相似。
“形制确实有些相近,但还需加以改动。”他掂量着手中的罾,继续说道:
“其一,此物太小,至少还要加大一倍;其二,这些网眼也要加大,嗯……就放大到一拳宽吧。”
他摇动着手中的羽扇,越说越流畅:“其三,网面上需加装竹刺;其四,顶部需固定浮筒;其五,底部要预设系石孔槽。”
李篾匠一一点头应承,然后又唤来了两个帮手。三人按着张昀的要求,边做边改,反复调整。
忙碌到了未时(下午一点),一张直径近六尺(两米左右)的硬竹大网终告完成。
这张网由坚韧的竹片纵横交错成拱形网面,交叉处皆嵌有竹子劈坏形成的尖锐竹刺,同时在边缘预留了孔洞。
张昀审视良久,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有什么问题了,便说道:“就照此样,先做十张,配上浮筒石篓,明日一早我便要用!”
虽然他要的急,但是钱也使得足,众多篾匠通宵达旦,终于赶在黎明之前做好了。
次日拂晓,江雾未散。
张昀率人扛着十张新制的竹罾,重返邗沟入江口。
兵卒和渔户按他的指示,在罾底的石篓中填上石头,将巨网沉入水中,网面斜向上,倒刺森然,正对涨潮时鱼群涌来的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