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从三让徐州开始辅佐刘备 > 第53章 其本在民(三更求月票)

第53章 其本在民(三更求月票)

  第53章 其本在民(三更求月票) (第2/2页)
  
  “备治军素以安民为本,也不会向广陵百姓额外摊派征缴,先生尽可放心。”
  
  张纮闻言神情一动,有些欲言又止,沉默片刻后,终究还是以一番赞颂作结:
  
  “使君心怀仁念,志在安民,实乃广陵百姓之福!若能持此心而行,宽赋薄徭,与民休息,假以时日,民心定会感戴归附。广陵也能重焕生机!”
  
  刘备再次颔首表示认可。
  
  张昀把场中情况收入眼中,思索了片刻,接过话头:“子纲先生所言极是。治国安邦,其本在民。所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我主常言道:‘古今欲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贵,以民为本,以民为重’。”
  
  刘备听了就是一愣。
  
  我啥时候说过这话?
  
  虽然我心里的确是这么想的,但貌似没跟允昭说过吧?
  
  不过,这说明啥?
  
  说明允昭与我心意相通啊!
  
  他想到此处,心中一畅,乐呵呵地表示了赞同。
  
  众人话题由此转向了对儒家经义的探讨。
  
  其实东汉时期孟子的思想是比较小众的。
  
  自从西汉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学说,把儒学改头换面后,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成为了官方正统。
  
  主流思潮更多继承了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也就是强调后天教化的路子。而非孟子的“性善论”、“仁政”、“民本”等思想。
  
  东汉延续了这一传统。
  
  官方经学如《公羊春秋》学派,更注重对经文的谶纬化解读和礼法制度的构建,与孟子侧重道德心性、政治理想的路径差异较大。
  
  在如今的社会思潮中,儒家是主流没错,但汉朝在真实政治活动中,更重“霸王道杂之”,即儒学为表、律法为里。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君主需以“仁政”赢得民心,甚至隐含“暴君可诛”的倾向,与东汉强化君权、维护皇权神圣性的需求是相违背的。
  
  此时的《孟子》尚未被列入官方“五经”体系,仅被视为“诸子书”。类似于课外读物,而非像《论语》那样的士人必读典籍。
  
  而所谓的“仁政”理想,也因东汉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了难以实现的空谈。
  
  基本可以说孟子的民本思想,在这个年代就属于“非主流”。
  
  而刘备就是这么一个“非主流”。
  
  孙乾在一旁听得有些惊讶。
  
  他到今天才知道,自家主公对孟子的学说居然如此推崇。不过这样一来,他也算明白了刘备身上那种在乱世中,显得有些执拗的道德坚持究竟是从哪来的。
  
  几人围绕“民本”与治世之道畅聊开来,发现彼此之间主张颇为相合,竟然是越说越投机。
  
  往往一人言罢,他人多表赞同,时而补充实务经验,时而引经据典佐证,讨论间常有共鸣,气氛十分融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