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改变历史 (第2/2页)
厅内的气氛重新热络起来,呈现出“皆大欢喜”的景象。
随后陶谦似是想起了什么,看着刘备补充道:
“玄德为徐州安危千里奔波,实在劳苦功高!老夫欲上表朝廷,举荐你为豫州刺史。还请玄德勿要推辞!”
刘备连忙拱手谢道:“多谢府君!”
……
“昨夜之事,便是这般情形。事情果然如你所料,陶府君已同意我南下广陵。”
刘备说完,感觉有些口干,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张昀听完刘备的描述,发现事情进展竟真是如此顺利,心中也感觉一阵轻松。
他沉吟了片刻,突然又想起个事儿,便问道:“主公南下广陵,陶恭祖没有拨付些兵马助阵?”
刘备闻言有些疑惑。
这陶谦手里的兵马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调拨给我?
再说了,他手里要有多余的人马,也就轮不着咱们去广陵了吧……
“呃……陶府君并未提及此事。”
张昀微微颔首,心下了然。
这刘备既然没按陶谦给的剧本走,那原本轨迹中划拨过来的六千丹阳兵,自然也就没戏了。
不过,起码还拿到个豫州刺史的头衔,也行吧。
“如今事态发展还算顺利,另一要事也需尽早筹谋。”
他话锋一转,“敢问,主公作为公孙瓒麾下平原相,此次却未随田楷北归,而是滞留徐州……可是意欲自此脱离公孙伯圭?”
按理说这种跳槽的事,并非当世风气所提倡。本该心照不宣,黑不提白不提,含含糊糊就过去了……刘备也没料到张昀就这么直接问了出来。
被点破心思,刘备先是沉默了片刻。
接着,他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凝重而坦诚,缓缓道:“允昭既问,备不敢相瞒。确有此意!”
他目视远方,仿佛陷入了回忆:“我与伯圭兄,昔日同在卢师门下求学,本就有同窗之谊。自平定黄巾后,备于仕途困顿时,又蒙伯圭兄提携,入其帐下效力,此情此恩……备时刻铭感于心。”
他顿了顿,语气逐渐低沉,“然则……近些年,见其所为,实与备心志相悖!伯圭兄统兵,动辄纵容部下肆意劫掠。若是敌军也就罢了,可连幽州治下百姓亦不免遭殃!而更令吾痛心的是……”
刘备眼中流露出愤懑:“年初之时,他竟然以谋反之罪,擅杀伯安公(幽州牧刘虞)满门!”
“伯安公是何等人物?治幽州时,劝农桑、轻赋税,抚民如子,仁德广布!”
“对边地外族亦非一味用强,而是剿抚并举,能止干戈则不动刀兵!”
“其治下百姓乃至塞外的乌桓、鲜卑,无不感念其恩泽!”
“且身为汉室宗亲,于两年前断然拒绝袁绍拥立称帝之议!”
“有如此人望胸怀的贤臣,岂会谋逆?!此事……唉!此事一出,不但天下侧目,备每每思之,亦是痛彻心扉!”
他收回目光,直视张昀,“公孙伯圭疏远正直之士,身边聚集的皆是严纲、关靖等谄媚逢迎之辈。他心中所思所谋,唯其公孙一姓之兴衰,与吾辈匡扶汉室、重振河山之志,南辕北辙!”
“吾与其个人私谊尚有几分,然……道不同,不相为谋。”
“各从其志吧!”
这话的意思就是各走各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