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你把握不住! (第2/2页)
他真正的目的,是避免刘备进驻小沛。
小沛地处青、兖、豫、徐四州交界,说是屯兵,实则是被推到最前线挡刀。
北有曹操,南有袁术,东边是臧霸和昌豨。
在那儿待着,根本没可能发展,纯粹是浪费时间!
按原有的轨迹,陶谦就是看刘备比较能打,把他放在那儿,是替徐州挡住曹操和袁术的兵锋。
不过现在你陶谦把话说的那么漂亮,连州牧之位都肯让,我只要你一个鞭长莫及的广陵……
你不会不给吧?
刘备听罢,眉头微蹙。
他心中有些抵触,总觉得这样讨价还价,有点挟恩图报的意味,非君子所为。
可张昀先前那一长串的铺垫,终究发挥了作用。
如今二袁势大,汉室倾颓,若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何谈匡扶汉室?
那份源于理想主义的迟疑,终究被现实压了下去。
“若……陶使君不许呢?”刘备踌躇道。
“那便说明,他这让贤本就没安好心,主公也无需再纠结了。”张昀语气平淡,“毕竟连一个郡都不肯‘托付’,还说要托付徐州?”
“这州牧之位,不接也罢!”
不过张昀心里倒是觉得,陶谦在宴席上拒绝的可能性极小。
你前脚刚主动让位州牧,人家推辞了。后脚人家说替你守危城,你却断然拒绝……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所有人“我陶谦阴险狡诈、两面三刀”吗?
陶谦只要不是失心疯了,绝不会做这种自毁名声的事。
更何况,张昀也明白刘备的心思:既然第一次拒绝了州牧,那第二次就绝不会接受。否则岂不是坐实了之前是故作姿态的虚伪?
要不说干啥都是三辞三让呢,大家都有这种顾虑,俗称——抹不开面子。
张昀说这些的主要目的,还是想打消刘备对徐州牧不切实际的幻想。
毕竟这个馅饼实在是太大、太诱人了。
但就像那句话是怎么说的?
“这一块儿的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张昀甚至推测,陶谦此时便已知晓自己大限将至,而两个儿子根本守不住徐州。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因为明白陶家强占徐州,可能导致身死族灭,才会急着让位。想趁着自己还有一口气在,赶紧把资源变现,也给后人把路铺好。
至于选择刘备,固然有顾念徐州百姓的成分,但更多还是顺手推他出来挡刀。
在原本轨迹中,刘备当了两年徐州牧,看似风光,实则处处受制:
糜、陈等世家只提供了有限的支持,什么“集合步骑十万”纯属扯淡。
而陶谦留下的丹阳兵,则是自成一体难为所用。张飞与曹豹的矛盾,本质就是刘备想收编丹阳兵却失败的结果。
虽然名义上是州牧,但根本调动不了多少资源,手下地盘也仅有残破的彭城、下邳两郡。(至于东海郡,一半是昌豨割据,另一半则是糜家的自留地。直到刘备在下邳战败,退兵海西县,娶了糜竺的妹妹,糜家才毫无保留在他身上押注的)
在成为徐州牧两年后,刘备亲率兵马和袁术军对峙时,手下兵力竟还不足两万。
要知道,他此前还在小沛的时候,就已经募兵过万了。
这样的州牧,干着有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