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乱天下者,二袁也 (第1/2页)
刘备直觉应是有所不同的,只是一时间也无从辩驳。
而且,这两条路他都不想走。
“此二者,备皆不为也!”
“那不知主公意欲何为?”
“吾愿为天子之剑!匡扶汉祚,澄清玉宇,申大义于天下!”
“哦。”
张昀点点头,刘备的意思是说,他要做大汉的忠臣,即不当权臣,也不搞割据。
他的语气依旧是不紧不慢,“还请主公试想,若今日长安骤发一纸诏书,命您引颈就戮……您是奉诏,还是不奉诏?”
“此等乱命,”刘备瞬间皱起眉,语气都带了点怒意,“定是李傕、郭汜之流欺君罔上,岂可从之!”
张昀摊了摊手,“正是如此。如今众人行事,不外乎此理:于己有利的,就是朝廷王命,自当尊奉;于己不利的,便是欺君乱命,拒不奉诏。”
“若依主公此言,只怕自四十年前跋扈将军梁冀(外戚权臣)算起,这朝堂之上所发每一道旨意,皆可斥之为‘乱命’了。”
“呃……”刘备如遭重击,他觉得张昀这话里肯定有问题,但又找不出来,只觉得胸中一股郁气翻涌。
张昀看着刘备紧绷的嘴角,心中泛起嘀咕。
这才哪到哪啊?
我还没问你是否欲效光武故事、再造乾坤呢……
不过他也知道在194年问出这个问题,还是太早了。
此时的天下,四百年煌煌大汉的余威尚存。
后世人们已见识过太多的王朝更迭,把治乱兴替视作平常,还总结出了一个历史周期律。
可这年月的人则完全不是这么想的。
汉朝作为这片神州大地上,名义上的第二个,其实是第一个,让“统一”这个概念深入人心的大一统王朝!
中间虽有波折,但两汉持续四百年的惯性,早已刻进了所有人的骨子里。
大家都知道“秦亡汉兴”,却没人知道汉亡之后,天下将会陷入何等境地。
这一分裂是不是就再也统一不起来了?
又或者像东周那样,经历几百上千年的乱世?
父死子继、孙死子继,裂土分疆,血腥争斗……
未知便是最大的恐惧!
别看丞相在《出师表》里第一句写的就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可如今这句话并非真理,充其量算是个美好的期望。
他心里比谁都害怕这天下分开了,就再也合不起来。
而这也是所有有识之士共同的忧惧。
后世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匡扶汉室”这杆大旗,能汇聚那么多的理想主义者?
其实他们这些人所奋力挽留的,岂止是那个被各方势力拿捏的朝廷?
更是山河一统,再无战祸的太平天下!
归根结底,这锦绣河山,绝不能再次陷入春秋战国那般漫长的分裂中!
正因如此,曹操迎奉天子后,实力才会骤然膨胀。不过短短两三年时间,便从兖州一州之地,扩张到兖、徐、豫、司四州。
这绝不单单是因为他能打,而是他把自己和汉室绑在了一起。
投奔曹操,在许多人看来,便等同于为汉室效力。
就比如他第一次打宛城的时候,张绣可是直接开城投降的。但人家投降的压根不是你曹孟德,而是代表朝廷征讨四方不臣的大汉丞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