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矜持一下 (第2/2页)
张昀脑中闪过许多无关的思绪,却压不住这由心底泛起的涟漪。
“使君……”
张昀心中动容,语气带着几分真诚的惭愧。
“在下入城之后,心神松懈,放纵形骸,竟至失态,还累使君空候良久,实在……实在惭愧!”
刘备看着他窘迫的样子,爽朗一笑:“允昭乃是真情流露,何须惭愧?”
随即,他神色转为郑重,对着张昀拱手道:“其实备今日前来确有一事,便是特来向允昭你致谢。”
“使君言重了!”
张昀起身想要回礼,却险些栽倒,又跌坐回榻上。
刘备伸手扶了他一把,才继续说道:
“初见时,允昭便带来兖州巨变之军情,并剖析时局脉络,让备此番救援徐州,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入徐州城前夜,允昭倾心讲解徐州困局,更点破了陶使君或有‘让贤’之举,令备不至于临事慌乱,得以沉稳周旋。”
“允昭栖身营中,数度为国让、子龙参详军务,查缺补漏,献策周全。”
“此三事,皆赖允昭之力,备铭感五内!”
张昀仍感有些头晕,只能倚榻拱手,“使君和关将军于我有活命大恩,昀所为不过顺手之劳,岂敢当此……”
“非也!”
刘备目光灼灼,言辞恳切,“于允昭来说或许是举手之劳,对备而言,却如拨云雾而见青天!还请受我一拜!”
言罢,直接对着榻上的张昀深深一揖!
张昀心头震动,顾不得眩晕,慌忙来到榻边探身欲扶:“使君万万不可!”
然而刘备的手臂沉如磐石,他想要搀扶,却没扶动。
刘备一揖之后,顺势坐到榻边,握住张昀胳膊,语调深沉地说道:
“自董卓乱政以来,备目睹朝纲崩催,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实觉心胆俱裂!备虽有济世之志,却实无经纶之策。若能得允昭开备愚鲁,实为万幸!”
这是招揽我了?
张昀头脑昏沉,下意识说道:
“小子才疏学浅,实在难担此重任!”
“允昭过谦了!”
刘备紧握其臂,目光如炬。
“你我虽相逢日浅,然备深知允昭身负经世奇才!万望莫弃备鲁钝,鼎力相助!”
刘备在这个时候,如此郑重地招揽张昀,绝非心血来潮。
在他看来,张昀洞察先机、运筹帷幄的本事,已经过了吕布入兖州、陶谦让徐州两次验证。更有田豫、赵云所述其在军略上的献策之功。
再者,关羽救命之恩在前,张昀屡次相助在后,尤其是入徐州前夜那一番对局势的剖析,足见双方情义非浅,此人绝不是薄情寡义之徒。
其三,纵然婉拒陶谦所托州牧印信,这半月来,徐州各方势力纠缠之局已让他心力交瘁。不论他最后接不接徐州牧,都亟需一位能辨明时势、理清利害的臂助。
更深一层,他敏锐意识到张昀(边敬)全族被曹操所杀,可谓身世飘零。这样的人一旦归心,身后没有家世牵绊,必可引为心腹股肱。
“这……”
虽然张昀确实是计划投效刘备,但此刻却为这极高的期许而生出几分不安。
他对自身的斤两很有自知之明,和丞相比起来肯定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
刘备见张昀迟疑,语气犹疑地问道:“允昭……莫非已心有他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