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见人先磕头 (第1/2页)
简雍离了自家营帐,脚下不停,直奔中军大帐。
军帐外甲士肃立,简雍微微颔首示意,未待通报便掀帘而入。
帐内灯火通明,有三人正围在一幅略显陈旧的舆图前。
为首之人身着素色布袍,未披甲胄,身量七尺五寸(约173cm),最惹眼的便是那对丰润的耳垂,和比普通人比例更长的双臂。
他面容温润,唇若涂朱,此时眉峰微皱,正与身旁两位壮硕将军,对着图上的山川关隘指指点点。
此人正是刘备刘玄德。
刘备左侧那人,身长八尺开外,豹头环眼,虬髯戟张,一身玄甲衬得他气势如渊如狱,则是他三弟张飞张翼德。
其声若洪钟,正指着舆图上某处:“大哥,他们便是在此处逡巡不前,相当于把咱们顶到前边了!”
右侧将领身量亦是不凡,约八尺有余,白袍银铠,剑眉朗目,阔面重颐,英气逼人。
他虽沉默不语,但挺拔如松的身姿,自有一股凛然之气,赫然便是赵云赵子龙。
简雍见状并未立即出声,悄然走到一旁矮几,自顾自倒了杯清水。
帐内三人也未曾停顿,张飞唾沫横飞地陈述着他的想法,赵云偶有简短补充,刘备则捻须沉吟,时而点头,时而追问两句。
过了约一炷香功夫,军事讨论渐歇。张飞转头看见简雍,咧嘴一笑:
“宪和先生怎地来了也不吱一声?”
赵云也拱手为礼:“简先生。”
刘备此时也转过身来,面露疲惫之色,但眼神依旧清亮,温言道:“宪和来了。”
他随即对张、赵二人道,“翼德,子龙,今日便议到此,你二人且先去安顿将士,夜巡之事务须严谨。”
“得令!”张飞、赵云抱拳应诺,向简雍点了点头,便大步流星地出了营帐。
刘备走到主位上坐下,看向简雍刚要说话,另一道高大威猛的身影踏入帐内。
此人竟有九尺之高(约207cm),身披绿色战袍,内着掩心甲,面如重枣,卧蚕眉下丹凤眼开阖间神光湛然,五绺长髯垂于胸前,气度沉稳渊岳。
乃是营中别部司马关羽关云长。
“大哥,”关羽抱拳,声如金玉相击,“营盘已安置妥当,夜巡口令亦已发放各队。”
“云长辛苦,坐。”刘备颔首,目光转向简雍,“此前说的那少年如何?”
这句话指的,自然是刚才简雍去见的,自称“故九江太守文礼公族侄”的少年。
关羽也随之落座,看向简雍。
简雍端起水杯抿了一口,这才开口将那“边敬”的形貌谈吐,以及方才相处的经过简略描述了一遍。
刘备安静地听着,手指有节奏地轻敲扶手。当听到那少年因提及遭遇而痛哭失态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恻然不忍。
简雍最后总结道:“观其形貌举止,谈吐见识,绝非寻常流民可比。尤其还对我军文武底细……颇为熟稔。”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此事最为可疑,也最为可信。兖州边让,乃天下名士。其家族子弟的眼界格局,自非小门小户可比。只是……”
“只是什么?”关羽插言问道。
“只是听闻边文礼阖族俱丧于曹操之手。此子年不过十六七岁,如何能在灭门之祸中逃出生天?又如何能躲过屠城劫难存活至今?实在令人费解。”简雍眉头微锁,提出关键疑点。
刘备点点头,看向关羽:“云长,你已安置流民数日,可曾留意到这位少年?”
关羽捻须回想:“并无特别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