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苏云建馆救军民 (第2/2页)
2.战场急救:一旦发生战事,医馆会组建 “战地医疗队”,由苏云亲自带队,携带急救药品与器械前往战场,为受伤的士兵进行紧急救治,如止血、包扎、缝合伤口等,随后将重伤士兵抬回医馆进行后续治疗。
3.术后康复:对于因重伤进行手术的士兵,医馆会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术后护理,包括换药、喂食、协助康复训练等,确保士兵能尽快康复,重返战场。
(二)百姓诊疗:平价收费,救助贫困
百姓是联盟的根基,医馆在保障士兵诊疗的同时,也为百姓提供平价、优质的医疗服务,尤其关注贫困百姓的就医问题。
1.平价诊疗:普通百姓就诊时,只收取少量的诊疗费与药费,价格远低于城中其他医馆,确保大多数百姓都能负担得起。
2.免费救助:对于贫困百姓、孤寡老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医馆实行完全免费的诊疗政策,不仅免收诊疗费与药费,还会提供免费的食宿与护理,确保他们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3.上门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或重症患者,医馆会提供上门诊疗服务,医师会背着药箱亲自上门为患者诊治,解决他们的就医难题。
二、特色服务:预防为先,普及医术
苏云深知,“治已病不如治未病”。因此,除了为军民治病,医馆还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服务,注重疾病的预防与医术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善军民的健康状况。
(一)预防保健:减少疾病发生
1.卫生宣传:苏云组织医护人员定期在城中的街巷、军营、学堂等地开展卫生宣传活动,通过张贴海报、现场讲解等方式,向军民普及卫生知识,如勤洗手、勤通风、喝开水、不吃生冷食物等,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2.疫苗接种:针对天花、霍乱等传染性疾病,苏云从民间收集了相关的疫苗配方,组织医护人员为军民接种疫苗,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
3.季节养生: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医馆会推出相应的养生方案,如春季养肝、夏季防暑、秋季润燥、冬季御寒等,通过推荐养生食谱、发放养生药材等方式,帮助军民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
(二)医术普及:培养基层医护力量
1.开设医训班:苏云在医馆内开设了 “医训班”,面向城中的百姓与士兵招收学员,教授基础的医术知识,如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伤口的包扎与护理、草药的识别与采摘等。医训班的课程由医馆的资深医师授课,学员们边学习边实践,毕业后可回到各自的社区或军营,担任基层医护人员,为身边的人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
2.编写医书:为了方便医术的普及,苏云还组织医师们编写了一本《简易医方集》,收录了数百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药方,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医馆会将《简易医方集》免费发放给军民,让大家能在家中自行处理一些轻微的疾病,减少对医馆的依赖。
三、医馆影响:军民安康,民心凝聚
宣仁医馆的建立,很快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缓解了城中军民的伤病问题,还极大地凝聚了民心,为联盟的抗金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军营中,士兵们的伤病得到及时救治,训练与作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之前因伤病困扰而士气低落的士兵,如今都恢复了健康与活力,在训练场上刻苦操练,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不少士兵感慨地说:“有了宣仁医馆,我们在战场上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就算受伤,也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我们一定要多杀金兵,报答联盟的恩情!”
在民间,百姓们的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之前因贫困而无法就医的百姓,如今都能在医馆得到免费或平价的治疗。大家对苏云与联盟充满了感激,纷纷表示愿意支持联盟的抗金事业。有的百姓主动为医馆捐赠药材,有的则加入医训班,成为基层医护人员,为身边的人提供帮助。城中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百姓们安居乐业,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苏云站在医馆的药房前,看着药师们有条不紊地抓药、配药,听着诊室里传来的患者与医师的交流声,心中满是欣慰。她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药囊,里面装着她亲手配制的止血药膏,这是她在无数个夜晚,根据祖传的药方与自己的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的,已经挽救了许多士兵的生命。
“娘,您看,女儿终于实现了您的愿望,建立了一座能为百姓与士兵治病的医馆。” 苏云轻声呢喃,眼中闪过一丝泪光 —— 她的母亲曾是一位民间医师,一生都在为百姓治病,却在金兵入侵时,为了保护患者而被金兵杀害。如今,她继承了母亲的遗志,用自己的医术守护着宣城的军民,也守护着江南的抗金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医馆的院落里,将一切都染成了温暖的橙红色。苏云知道,宣仁医馆的建立,只是她行医之路的一个开始。未来,她还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医馆的医疗水平,培养更多的医护人才,让更多的军民受益。而她也坚信,只要军民安康、民心凝聚,联盟就一定能战胜金兵,守护好江南这片土地,让大宋的旗帜永远飘扬在这片山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