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设工坊造兵器 (第1/2页)
宣城的初夏,蝉鸣渐起,水阳江畔的柳树枝叶已长得浓密。赵玥站在城南一片空旷的场地前,看着眼前忙碌的士兵与工匠 —— 他们正忙着搭建厂房、平整地面,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没有一个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这里,将是联盟未来的兵器工坊,是支撑抗金事业的 “钢铁脊梁”。
“殿下,按照您的要求,工坊的选址选在了城南的开阔地,这里靠近水阳江,方便运输铁矿石与煤炭;同时距离军营不远,兵器造好后可以直接运到军营,节省运输时间。” 负责工坊建设的周峰走到赵玥身边,指着场地中央的图纸,详细介绍着工坊的规划,“整个工坊分为炼铁区、锻造区、木工区、弓箭区与储存区五个部分,每个区域都有专门的厂房与设备,确保生产效率。”
赵玥点点头,目光扫过正在建设的厂房,心中满是期待。自攻占宣城后,联盟的兵力不断扩充,如今已达到一万余人,但武器装备却严重不足 —— 不少士兵手中的长枪还是用粗铁打造的,枪头易钝;弓箭的箭杆多是劣质木材,容易折断;甚至还有部分士兵只能拿着锄头、镰刀上战场。要想在未来的抗金战斗中取得胜利,必须拥有足够精良的武器装备,而建立兵器工坊,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周将军,工坊建设一定要加快进度,同时要确保质量。” 赵玥语气坚定,“咱们的士兵在战场上拼命,不能让他们因为武器落后而吃亏。另外,要尽快招募工匠,尤其是炼铁、锻造与木工方面的能工巧匠,待遇从优,绝不亏待他们。”
“请殿下放心!” 周峰抱拳应道,“属下已经派人去宣城周边的州县招募工匠,同时张贴了招募布告,承诺工匠们的月银是之前的两倍,还提供住房与粮食,相信很快就能招募到足够的人手。”
不出所料,招募布告张贴出去后,很快就吸引了大量工匠前来报名。这些工匠大多是因战乱而失去生计的手艺人,有的曾在朝廷的兵器监工作过,有的则是世代相传的铁匠、木匠,拥有精湛的技艺。他们得知联盟招募工匠制造兵器抗金,不仅待遇优厚,还能为国家出力,纷纷踊跃报名。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工坊就招募到了两百余名工匠,其中炼铁工匠五十人、锻造工匠八十人、木工工匠四十人、弓箭工匠三十人,还有二十余名负责修理设备、搬运物资的杂役。同时,工坊的建设也基本完工,炼铁区的高炉、锻造区的铁匠炉、木工区的刨床、弓箭区的弓弦制作架等设备也陆续安装调试完毕,只待原材料到位,便可正式开工。
开工前,赵玥特意召开了工匠大会,亲自向工匠们讲解制造兵器的重要性:“各位师傅,你们都是江南的能工巧匠,拥有精湛的技艺。如今金兵入侵,江南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咱们联盟扛起抗金大旗,就是为了守护百姓、收复失地。而你们制造的兵器,就是士兵们在战场上保家卫国的利器,是咱们抗金胜利的希望。我希望大家能拿出看家本领,用心制造每一件兵器,让咱们的士兵能拿着你们造的武器,多杀金兵,早日将他们赶出江南!”
工匠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制造兵器,为抗金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铁匠师傅刘老栓,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曾在东京的兵器监工作了三十年,一手锻造技艺出神入化。他激动地说道:“赵盟主,老臣活了这么大岁数,最恨的就是金兵!他们毁了我的家,杀了我的儿子!我就算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造出最好的刀枪,让士兵们多杀金兵,为我儿子报仇!”
赵玥看着刘老栓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她知道,这些工匠不仅是为了生计而来,更是为了心中的家国大义,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
随后,兵器工坊正式开工。炼铁区的高炉率先点燃,熊熊的火焰将铁矿石熔炼成铁水,再铸成铁锭;锻造区的铁匠们挥舞着铁锤,将铁锭锻造成长枪、弯刀的雏形,火星四溅;木工区的木匠们则将优质的木材加工成枪杆、箭杆,打磨得光滑笔直;弓箭区的工匠们则忙着制作弓弦、安装箭羽,将一支支弓箭组装完毕。
赵玥时常会去工坊查看,与工匠们交流制造技艺,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她发现炼铁区的高炉出铁率不高,铁水的质量也不稳定,便与刘老栓等几名经验丰富的炼铁工匠一起研究,改进了高炉的结构,增加了通风设备,还调整了铁矿石与煤炭的配比。经过多次试验,高炉的出铁率终于提高了三成,铁水的质量也变得稳定,为后续的兵器锻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