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半月聚兵三百人 (第2/2页)
“末将领命!”周峰接过书信,转身就要离开,却被赵玥叫住。
“等等。”赵玥走到他面前,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正是父皇御赐的“和硕荣德”佩,“陈将军回来时,你把这块玉佩交给她,告诉他,护宋军已经准备好了,等着他一起,为大宋而战。”
周峰接过玉佩,郑重地点了点头:“末将一定送到。”
送走周峰后,赵玥重新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常州城和镇江之间的路线上反复划过。金兵增兵三千,护宋军只有五百多人,兵力悬殊,硬拼肯定不行。她想起陈烈将军教给她的“疲敌战术”,想起李二柱送来的金兵布防图,心中渐渐有了计划——金兵长途奔袭,粮草必定是软肋,只要能截断金兵的粮道,再在必经之路上设伏,就能以少胜多,击退金兵。
她拿起笔,在地图上圈出金兵粮道的必经之地——一处名为“黑风口”的山谷,那里地势狭窄,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坡,非常适合设伏。然后,她又在地图上标注出需要重点防守的几个据点,以及水军需要巡逻的水域,直到东方泛起鱼肚白,才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肩膀。
走出房门时,练兵场上已经传来了士兵们训练的呐喊声。赵玥站在廊下,看着士兵们挥舞着武器,在晨光里挥洒着汗水,心中充满了坚定。她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异常艰难,甚至可能会有很多弟兄牺牲,但她别无选择——为了父皇母后的遗愿,为了大宋的百姓,为了“护宋”二字的使命,她必须带领护宋军,打赢这场仗。
接下来的几天,护宋军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步兵营的士兵们加紧训练刺杀和阵型配合,王虎甚至亲自示范,教大家如何用最简单的招式杀死金兵;水军营的张顺找到了十几艘破旧的渔船,带领弟兄们在太湖上练水战技巧,虽然船只简陋,却也练得有模有样;斥候队的李二柱则带回了更多关于金兵的消息——金兵的先头部队已经离开镇江,朝着常州方向进发,预计三天后抵达黑风口附近。
赵玥召集将领们召开军事会议,将自己的计划告诉大家:“金兵的先头部队有五百人,主要任务是护送粮草。我们兵分三路,一路由王虎带领三百步兵,在黑风口两侧的山坡上设伏,等金兵进入山谷后,用滚石和弓箭攻击;一路由张顺带领一百水军,沿着太湖支流,绕到金兵粮道的后方,烧毁他们的粮草;我和周峰带领一百士兵,在黑风口外的树林里接应,防止金兵突围。”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王虎更是摩拳擦掌:“殿下的计划周密!末将保证,只要金兵敢进黑风口,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张顺也说道:“末将已经让弟兄们熟悉了太湖支流的路线,保证能顺利绕到金兵后方,烧毁他们的粮草!”
会议结束后,将领们立刻带领士兵们前往各自的位置,开始布置。王虎带着步兵营的弟兄们,扛着滚石和弓箭,爬上黑风口两侧的山坡,在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张顺带领水军营的弟兄们,驾驶着渔船,悄悄驶向太湖支流;赵玥和周峰则带着士兵们,在黑风口外的树林里搭建临时的掩体,等待金兵的到来。
第三天中午,李二柱带着斥候队的人匆匆赶来,气喘吁吁地说道:“殿下!金兵来了!大约五百人,押着十几辆粮车,已经快到黑风口了!”
赵玥立刻站起身,对身边的士兵们说道:“弟兄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记住,我们是护宋军,是大宋的希望!一会儿听我号令,不准擅自行动!”
“是!”士兵们齐声喊道,握紧了手中的武器,眼神警惕地盯着黑风口的方向。
没过多久,远处就传来了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金兵的先头部队缓缓走进黑风口,他们穿着厚重的铠甲,手持弯刀,警惕地观察着四周,却没有发现隐藏在山坡上的护宋军士兵。粮车在队伍中间,由十几个金兵推着,慢慢向前移动。
当金兵的全部人马都进入黑风口后,赵玥举起手中的“护宋”旗,用力挥下:“动手!”
早已准备好的王虎立刻大喊一声:“放滚石!射箭!”
山坡上的士兵们立刻将准备好的滚石推下去,巨大的石头顺着山坡滚落,砸向金兵的队伍。同时,弓箭也像雨点一样射向金兵,不少金兵中箭倒地,队伍顿时乱作一团。
“有埋伏!快撤退!”金兵的将领大声喊道,想要带领士兵们冲出黑风口。可两侧山坡上的滚石和弓箭不断袭来,金兵根本无法前进,只能在山谷里四处逃窜。
就在这时,张顺带领的水军营也赶到了金兵粮道的后方,他们点燃了随身携带的火把,扔向粮车。粮车上的粮草很快就燃烧起来,浓烟滚滚,照亮了整个黑风口。金兵看到粮草被烧,更加慌乱,纷纷放下武器,想要投降。
赵玥和周峰带领士兵们从树林里冲出来,朝着金兵发起进攻。护宋军的士兵们虽然装备简陋,却个个奋勇杀敌,有的用长枪刺穿金兵的铠甲,有的用弯刀砍向金兵的头颅,还有的用木棍将金兵打倒在地。王虎更是勇猛,手中的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接连杀死了十几个金兵,吓得其他金兵纷纷后退。
经过一个时辰的激战,金兵的先头部队被全部消灭,五百名金兵,除了一百多人投降外,其余的都被杀死,十几辆粮车也被全部烧毁。护宋军虽然也有几十人受伤,却没有一人牺牲,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马匹。
当士兵们押着俘虏,带着缴获的武器返回打谷场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百姓们立刻围了上来,为他们欢呼喝彩。老奶奶提着刚煮好的粥,挨个递给士兵们;孩子们拿着自己画的“护宋”旗,跑到士兵们身边;还有的百姓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整个打谷场一片热闹的景象。
赵玥站在人群中间,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护宋军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战斗在等着他们,还有更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她相信,只要护宋军的弟兄们团结一心,只要大宋的百姓还在支持他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抗金战争,就一定能实现“复宋雪耻”的目标。
当天晚上,打谷场上燃起了篝火,护宋军的士兵们和百姓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胜利的喜悦。王虎给大家讲述着战斗中的趣事,张顺教孩子们划船的技巧,李二柱则给大家描述着金兵投降时的狼狈模样,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里。
赵玥坐在篝火旁,看着眼前的景象,想起了远在濠州的陈烈将军,想起了父皇母后,想起了建康城的百姓。她从怀中掏出父皇的玉佩,放在手心,轻声说道:“父皇,母后,护宋军打赢了第一场仗。女儿一定会带领护宋军,继续战斗下去,直到把金兵赶出大宋,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篝火的光芒映在玉佩上,泛着柔和的光泽,仿佛在回应着她的誓言。远处的夜空里,一颗明亮的星星缓缓升起,照亮了护宋军的营帐,也照亮了大宋百姓心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