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文聘来投 (第2/2页)
刘湛听罢,心中更是大喜。他当即起身,朗声道:“文将军赤诚之心,天地可鉴!能得将军相助,如虎添翼!刘湛岂敢辜负将军厚望?”他略一沉吟,便当场宣布任命,“即日起,拜文聘为扬武中郎将,秩比二千石,可自辟僚属!暂领新兵一营,参与豫州全军整训,待日后另有重用!”
中郎将之位,已是高级军职,尤其允许自辟僚属,更是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文聘见刘湛初次见面便如此信重,授以高位实权,心中感激之情无以复加,再次离席下拜,声音已略带哽咽:“聘……谢主公厚恩!必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至死方休!” 这一声“主公”,叫得比方才更加自然,也更加坚定。
得了文聘这员意料之外的良将,刘湛心中一个酝酿已久、却因缺乏合适人选而迟迟未能推动的重大战略,终于可以正式提上日程了。几日后的又一次核心会议上,刘湛没有再看沙盘,而是命人悬挂起一幅更为宏大的中原及江淮地区舆图。他指着图上那条蜿蜒南下、贯穿豫州腹地的颍水,以及其支流汝水,还有更南方那广阔无垠、水系密布的淮河流域和波涛万顷的长江,神色肃然地对在座的郭嘉、荀衍、周仓以及新加入的文聘说道:
“诸位,我等虽据中原腹地,坐拥豫州,看似四通八达,然欲图长远,成就王霸之业,目光须臾不可离开南方——离开那条横贯东西、划分南北的天堑,大江!”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长江的位置,“未来之争,必是水陆并进,缺一不可!袁术新败于我等之手,然其盘踞南阳、淮南,根基尚存,且与荆州刘表、江东正在崛起的孙氏,皆有可能勾连。若无一支堪用的水军,我豫州便是无爪牙之猛虎,无羽翼之苍鹰,难以纵横江河,护佑漫长的水岸线,甚至门户洞开,予敌人可乘之机!陆上再是精锐,若被人以舟师截断粮道,封锁渡口,亦将陷入绝境!”
他目光转向一旁凝神倾听的文聘,语气变得格外郑重:“文将军,你久在荆襄,不仅陆战精通,更必然深谙水战之要。我欲委将军以重任,全权负责,为我豫州,筹建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水军!以此为种子,打下基础,待将来时机成熟,便可驰骋江汉,争衡江淮!此任关乎我军未来命脉,千钧之重,将军……可愿担此重任?”
文聘闻言,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顶门,这正是他梦寐以求、最能发挥其水陆兼备才能的领域!他猛地站起身,抱拳躬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提高,却依旧沉稳有力:“蒙主公信重,委以此等重任!聘,必竭尽所能,呕心沥血,为主公练就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水上雄师!若不能成,聘提头来见!”
“好!”刘湛抚掌大笑,“要的便是文将军这股气势!”
水军的筹建,绝非易事,可谓千头万绪。刘湛亲自划拨出颍水下游一处水流相对平缓、河湾深邃、两岸有林木遮蔽、易于隐蔽和防守的河段,作为水军最初的基地——被命名为“伏波寨”。又从缴获自纪灵军的战利品中,调拨出相当一部分金银和铜钱,作为水寨建设、船只打造和人员招募的启动资金。这引得负责后勤的荀衍私下里肉痛不已,嘟囔着“这舟船简直就是吞金的巨兽”,被郭嘉笑着调侃“衍兄如今也学会锱铢必较了,好事,好事”。
文聘则立刻展现出其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实干精神。他一面派出得力部下,手持豫州牧府的文书,前往汝南、沛国等沿河、沿淮地区,招募那些世代以打渔、航运为生、熟悉水性的青壮,并征用、收购民间各类大小船只,从简陋的渔船到稍大的运输船皆不放过;一面亲自坐镇伏波寨,督导营寨建设,同时结合自己在荆州水军的经验,并根据豫州河流的特点,制定了一套极其严苛、注重基础的操练章程。从最基础的熟悉水性、操橹划桨、张帆使风,到进阶的船上格斗、弓弩射击、接舷跳帮,乃至简单的旗语、号令传递,皆有明确规定。
一时间,原本寂静的颍水河湾,变得喧嚣无比,号子声、操练的呐喊声、工匠打造修补船只的叮当声,终日不绝于耳。新招募来的水军士卒,多是朴实的渔家子弟或河边农民,起初对严格的军纪和枯燥的训练颇不适应。但在文聘及其带来的部分荆州旧部以身作则、耐心教导,以及与士卒同吃同住、不搞特殊的作风影响下,很快便稳住了局面,训练也逐步走上正轨。
刘湛亦将水军建设视为重中之重,时常在百忙之中,抽空亲临伏波寨视察。他并非干涉具体训练,而是将一些超越时代的团队协作、纪律管理和效率优化的理念,以文聘能够理解的方式提出建议,尤其强调在狭窄摇晃的船板上,令行禁止和协同作战的重要性,远比个人勇武更重要。他还召集了颍川乃至汝南的一些能工巧匠,根据文聘对荆州战船的描述,并结合自己一些粗浅的流体力学和结构学知识,尝试对现有的船只进行改良,比如调整船体线型以减少阻力,增加船桨数量或改进舵叶形状以提升操控性,加固关键部位以增强结构强度。这些改动起初看似微小,甚至被一些老船工暗中嘲笑为“外行瞎折腾”,但实际应用中,却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文聘对这位年轻主公的“奇思妙想”更是佩服。
尽管初创的豫州水军规模尚小,最大的船只也不过是几艘改造过的中型运输船,更多的则是灵活的小型走舸和渔船,装备简陋,远不能与荆州、江东的水师相提并论,但整个伏波寨却洋溢着一种蓬勃的朝气和高昂的士气。文聘治军,恩威并施,纪律严明,又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很快便赢得了水军上下的一致拥戴。
这一日,天气晴好,河面上的冰凌早已消融殆尽。刘湛与郭嘉再次轻车简从,来到伏波寨。但见水寨旌旗招展,哨塔林立,水面上数十艘大小船只正在操练,进退转合之间,虽仍显稚嫩,但已初具章法,动作颇为齐整。文聘正站在一艘较大的指挥船头,亲自示范长钩拒敌的动作,他肤色比初来时黝黑了许多,但精神愈发健旺。
刘湛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不由点头称赞:“文将军果然大才,短短时日,便能将一群乌合之众,训练得如此有模有样。”
郭嘉摇着他那几乎从不离手的酒葫芦,看着船头那个沉稳如山的身影,对刘湛低声道:“文仲业,真大将之材也,允文允武,尤善水战。主公得此人与这支水军之雏形,便如同猛虎生出翼翅,潜龙得了云雨。未来无论是南下经略荆扬,还是东出争锋淮泗,都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和底气。只是……”他话锋一转,语气中带上了一丝现实的凝重,“这水军,好看是好看了,却也真是个吞金噬银的无底洞。船只建造维护、人员粮饷、器械装备,样样所费不赀。嘉观府库账目,虽有缴获支撑,然若想长久维持并扩大水军规模,乃至支撑未来可能的大规模战事,还需加快豫州内政的全面梳理,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广积钱粮,方是固本培元、支撑霸业的长久之计啊。”
刘湛深以为然,目光从眼前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水寨缓缓移开,投向南边那水天相接、云雾缭绕的远方。他的心中,一幅更加波澜壮阔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陆地上,有周仓这等猛将率领纪律严明的步兵,有正在整合的各郡骑兵;而在这蜿蜒的河流乃至未来的广阔江海之上,则有文聘正在全力打造的舟师水军作为羽翼。
他的势力版图,正从原本相对封闭的内陆颍川,坚定不移地向着那纵横交错的江河、那波涛万顷的湖海,稳健而有力地延伸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