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洛阳惊变 (第2/2页)
“哐当!”
郭嘉脸上那惯有的、仿佛对一切都漫不经心的慵懒之色,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致的、如同万载寒冰般的冰冷与锐利,仿佛能刺穿一切虚伪与愚蠢。他猛地将手中那只心爱的、温润如玉的青瓷酒壶狠狠摔在地上!酒壶应声而碎,碎片四溅,残余的酒液在地板上泼洒开一片狼藉的深色印记。“蠢货!何进此天下第一等的蠢货!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引狼入室,最终自取灭亡,死得轻于鸿毛,还连累皇宫被焚,陛下受辱!还有袁本初、袁公路兄弟,空有虚名,实乃匹夫!逞一时之凶暴,纵兵屠戮,败坏纲常,却让董卓这头真正的豺狼,不费吹灰之力捡了天大的便宜!可恨!可悲!可叹!!”他极少如此情绪失控,如此口不择言地怒骂,可见洛阳这场惊天之变,对他那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之下,隐藏的士人忧患之心,造成了何等巨大的冲击。
刘湛深深地、缓慢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胸腔里那弥漫着的、混合着血腥味的悲凉与无力感全部挤压出去。他走到紧闭的支摘窗前,猛地推开一道缝隙——“呼!”冰冷的寒风如同无数根细针,瞬间扑面而来,夹杂着坚硬的雪粒,打得他脸颊生疼,也让他因过度震惊而有些昏沉的头脑,为之一清,变得异常清醒和冰冷。
“衍兄,奉孝,”刘湛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如同被砂纸打磨过,却在这片死寂与悲愤中,强行注入了一种不容置疑的、磐石般的坚定,“现在,不是沉溺于悲痛和愤怒的时候。眼泪和骂声,改变不了任何事实。洛阳已陷,皇权旁落,董卓篡权,霸府将立……天下,即将迎来前所未有之大乱!这是注定要被血与火重新书写的历史!”
荀衍猛地抬起头,脸上泪痕未干,眼中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血丝,充满了迷茫与恐惧:“刘兄……我等……我等该当如何?颍川……颍川这弹丸之地,还能……还能偏安一隅吗?”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最后的、微弱的希望。
“偏安?”郭嘉已然冷静了些许,但语气中的讥讽与冰冷更甚,他嗤笑一声,那笑声里毫无暖意,“衍兄到了此刻,竟还存有偏安一隅的幻想?董卓既已得志,以其狼子野心,下一步便是清除异己,废立皇帝,独揽大权,进而号令天下!关东各州郡牧守,谁不是人杰?谁肯向一西凉武夫俯首称臣?讨董!必然讨董!一场波及整个天下,规模远超昔日黄巾之乱的大战,即将拉开序幕!颍川地处中原腹心,四通八达,乃兵家必争之四战之地!届时,各方势力拉拢、威胁、攻打……谁能独善其身?谁又能真正偏安?!”他的话语如同冰锥,彻底击碎了荀衍最后一丝侥幸。
刘湛重重地关上窗户,将风雪与寒冷隔绝在外,霍然转身,目光如两道燃烧的火焰,扫过颓丧的荀衍和冰冷的郭嘉:“奉孝说得对!大厦已倾,独木难支!讨董联盟,势在必行!这对天下是灾难,但对我们‘颍川安**盟’而言,是空前的危机,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机遇?”荀衍茫然重复,似乎无法理解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还有什么“机遇”可言。
“对,机遇!”刘湛斩钉截铁,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董卓倒行逆施,废立皇帝,秽乱宫闱,屠戮大臣,天人共愤!讨董之举,占据着天下大义的名分,是忠臣义士必然的选择!我等颍川联盟,若能在此关键时刻,积极参与,高举义旗,不仅能借此机会整合内部,清除隐患,更能在这场关乎天下命运的大事件中,崭露头角,扬名立万!吸引更多人才投效,壮大我等实力!这将是我们从一个地方性的自保联盟,真正走向天下舞台,成为一方不可忽视势力的关键一步!甚至是……唯一的一步!”
他大步走到悬挂的巨幅中原舆图前,手指带着决绝的力量,狠狠地点在洛阳的位置,然后划过整个关东地区:“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不能再有一丝一毫的迟疑!第一,全力加速颍川内部整合,利用董卓暴行带来的恐慌与同仇敌忾之情,彻底巩固联盟,将那些还在摇摆的势力牢牢绑上战车!肃清所有内患,不惜一切代价,将‘颍川义从’尽快训练成一支敢战、能战之兵!第二,派出最精干的斥候与说客,密切关注渤海袁绍、南阳袁术、兖州曹操、冀州韩馥、河内王匡等关东各州郡实力派的动向!设法与之联络,表达我颍川联盟愿共襄义举的决心,探听其虚实,争取在未来的讨董联盟中,获得有利地位!第三,利用此次巨变,进一步争取颍川郡守和郡内所有士民百姓的全力支持!将‘保境安民’的口号,提升为‘匡扶汉室,讨逆勤王’!将颍川的人力、物力、民心,牢牢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如同在风雪弥漫、前途未卜的暗夜中,陡然点燃的一支熊熊火把,不仅照亮了前路,更驱散了荀衍眼中大部分的迷茫与绝望。荀衍挣扎着,用袖子狠狠擦去脸上的泪痕与水渍,扶着案几,艰难却坚定地站起身,原本颓丧的腰背渐渐挺直,眼中重新燃起了一种名为“责任”与“担当”的火焰:“刘兄所言极是!国难当头,社稷倾危,我辈士人,岂能坐视苟且,徒然悲泣!荀家……愿倾尽所有人力、物力、声望,助刘兄共图大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郭嘉也彻底冷静下来,他走到刘湛身侧,看着地图,眼中重新闪烁起那种刘湛熟悉的、如同最精密的仪器般算计和谋划的光芒:“主公……”这一次,郭嘉清晰地、毫无迟疑地用了这个称呼,他目光与刘湛对视,带着一种正式的认可与托付,只听他接着道:“……分析得透彻,讨董,既是试金石,能检验各方势力的成色与决心;亦是垫脚石,能让我等借此良机,脱颖而出。然,关东诸侯,各怀鬼胎,袁绍好谋无断,袁术骄矜自大,其他人等,亦多是趋利避害之徒。我等需好好谋划,既要借此大势壮大自身,获取名望实利,又需谨慎小心,避免被袁氏兄弟等大诸侯当做冲锋在前的马前卒,白白消耗了咱们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这点家底。”他的考虑,永远带着一丝冰冷的现实。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敲响。不待里面回应,门被推开一道缝隙,荀妤端着一个红漆木盘走了进来,盘上放着三碗热气腾腾、散发着浓郁姜枣气息的驱寒汤。她显然也已经得知了那石破天惊的消息,脸色比平日更加苍白,几乎没有血色,如同上好的细瓷,但她的眼神却异常镇定,步伐沉稳,不见丝毫慌乱。她将汤碗一一放在三人面前的案几上,目光先是担忧地看了一眼犹带泪痕、却已挺直脊梁的兄长,又掠过眼神锐利、算计深沉的郭嘉,最后,定格在刘湛那张写满决断与坚毅的脸上。
“兄长,刘公子,郭先生,”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如同冰雪中流淌的一股暖泉,“事已至此,天崩地裂,悲痛愤懑皆无济于事。喝点热汤,暖暖身子,积蓄力气。前路艰险,更需……从长计议,保重自身。”她的目光与刘湛相遇,在那双清冷如玉的眸子深处,刘湛清晰地看到了毫无保留的信任、深切的理解,以及一种无声却强大的支持,仿佛在说:“无论前路是刀山火海,是万丈深渊,我,与你同在。”
刘湛心中那因为历史惨剧和沉重未来而冰封的一角,瞬间被这股暖流融化、充盈。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双手,稳稳地端起那碗滚烫的汤药,然后对着荀妤,重重地、无比郑重地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洛阳的惊变,如同一声撕裂苍穹的丧钟,宣告了一个延续四百年的大一统王朝时代的终结,也吹响了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充满机遇与毁灭的号角。颍川这片土地,连同其上刚刚诞生的联盟,再也无法置身事外,必将被卷入这即将席卷天下的、最猛烈的风暴中心。
刘湛知道,留给他的时间更加紧迫了。他必须更快地成长,更狠地磨砺爪牙,更果断地做出抉择,才能在这历史洪流最湍急的漩涡中,不仅守住脚下这一方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根基,更要抓住那稍纵即逝的机遇,为自己,为追随他的人,为这片土地上渴望安宁的生民,在这乱世的棋局中,搏杀出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地图上的洛阳,那里已是一片血火,而他的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更加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