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名将末路全忠义,梁山再添虎狼 (第2/2页)
“陛下……臣……尽力了!”一声低沉的、充满无尽悲怆与不甘的嘶吼之后,剑锋毫不犹豫地抹过了脖颈!
一股滚烫的鲜血喷溅而出,染红了案几,染红了他珍视的双鞭。一代名将之后,双鞭呼延灼,最终以这种最惨烈的方式,保全了他心目中那不容玷污的“忠义”,走完了自己充满矛盾与悲剧的一生。
天光渐亮,营中士卒在韩韬、彭玘的安抚下,刚刚稳定住惶惶的情绪,正准备着那屈辱却又不得不为的投降事宜。忽然,营外战鼓声、号角声震天般响起!梁山大军倾巢而出,林冲、花荣、杨志、武松等头领率领着精神抖擞的士卒,将官军大营团团围住,声势浩大!
韩韬、彭玘心中一惊,知道梁山是来接收投降了,急忙赶往中军大帐,想请呼延灼出面主持。
然而,当他们掀开帐帘,看到的却是那触目惊心的一幕——呼延灼直接挺地跪在案前,头颅低垂,脖颈处一道恐怖的伤口仍在缓缓渗血,地上已汇聚了一滩暗红。他双目圆睁,似乎仍望着北方,眼中凝固着无尽的悲愤与决绝。
“将军——!”韩韬、彭玘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悲呼,泪如雨下。他们明白了,将军选择了用最极端的方式,来了解这忠义难两全的死局!
消息传到阵前,端坐于马上的王伦闻听呼延灼自刎殉节,整个人都愣住了。他心中一时间百感交集,既有计谋得逞、解除危机的轻松,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惋惜、敬佩与一丝……懊悔。他低估了这个时代武将心中那份对“忠义”二字的执着,那本《呼家将》话本,无形中成了压垮呼延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厚葬呼延将军……”王伦沉默良久,才沉声下令,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用上好的棺木,以将军之礼收殓。派稳妥之人,护送其灵柩……回归故里吧。”
他尊重这位值得尊敬的对手,给了他最后的体面。
主帅已死,战马尽废,军心彻底瓦解。韩韬、彭玘含着热泪,率领营中残余的四千多官军,放下了兵器,向梁山投降。王伦亲自接纳了韩韬、彭玘,好言抚慰,知他二人精通马战,便命他们加入杨志的骑兵营,协助训练骑兵,二人感其恩义,亦甘心归附。
此战,梁山不仅再次挫败了朝廷的围剿,更收获了韩韬、彭玘两员将领,以及经过兽医全力救治后,恢复健康的数百匹优良战马(部分体弱或中毒过深的未能救回)。那些笨重但精良的连环马铁甲,则被王伦下令暂时收入库房,留待日后或许另有他用。
危机解除,收获颇丰,梁山上下自然是欢欣鼓舞。王伦下令,大摆庆功宴席,犒赏三军!
而就在这喜庆的时刻,扈家庄庄主扈成亲自押送着十几大车新酿的“烧酒”上山,作为贺礼。这酒乃是依照王伦点拨的“蒸馏”之法,经过多次试验初步成功的产物,酒液清澈,香气浓烈,入口辛辣,后劲十足,远非这个时代普通的米酒、黄酒可比。
庆功宴上,这新奇的“烧酒”一亮相,顿时引起了众头领的极大兴趣。大碗斟满,烈酒入喉,那股炽热如火线般的感觉,引得众人连连惊呼“好酒!”“够劲!”
林冲、武松等猛将更是对此酒青睐有加,连饮数碗,豪气干云。众头领推杯换盏,庆祝胜利,展望未来,气氛热烈到了极点。王伦看着眼前这文武济济、蒸蒸日上的场面,心中亦是豪情万丈。他知道,经此一役,梁山算是真正在这乱世之中,站稳了脚跟。未来的路,虽然必定更加艰险,但他有信心,带着这群兄弟,闯出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