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加试风云:我的志向有点皮 (第2/2页)
“不想中举的秀才,不是好厨…呃,好秀才。”
(林闲内心吐槽:差点把“好厨子”写上去,还好刹住车了,不然老头非得当场心梗。不过“好秀才”也挺押韵,完美!)
副考官看到这里,嘴角抽搐,血压飙升,已经准备拂袖而去,将此卷直接打入“不通”之列。他心中怒吼:“厨子?他还想当厨子?!简直侮辱斯文!”
然而,就在副考官的精神忍耐达到极限之时,试卷上的诗意却陡然一转,如同溪流汇入江河,格局豁然开朗:
“然中举非终点,宦海亦驿站。 (清醒认知)
吾心之所向,不在凌霄殿。 (不慕虚权)
但求老有所养,幼有所教,鳏寡孤独皆有所依。 (化用《礼记》,民生关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晓廉耻。 (引用《管子》,务实根本)
使阡陌无饥馑,坊间有笑谈。 (具体愿景)
若得机缘遂我志,岂敢忘怀范公言? (自然过渡)
先忧天下之忧而忧,后乐天下之乐而乐! (升华格局,致敬范仲淹)”
从“小目标”的诙谐自嘲,到“非终点”的清醒认知;从“老有所养”的具体关怀,到“先忧后乐”的宏大抱负。全诗有梗有料,俗中见雅,节奏张弛有度,意境层层递进,最终落脚于儒家最高理想之一,显得无比扎实而真诚。
副考官的表情,从最初的震怒鄙夷,到中间的惊疑不定,再到最后的沉思动容。他反复将这首诗读了三遍,越读越觉得味道十足!这林闲,并非无才轻狂,而是大智若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种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反而更显其志向的真挚与格局的开阔!
“妙啊!”副考官终于忍不住,轻轻一拍案几(不敢太响,怕影响他人),脸上已满是赞赏,“看似戏谑,实则胸有丘壑!此子之志,不在虚名,而在实干,在民生!这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之心!”
他不敢再有任何轻视,连忙工工整整地将这份“奇葩”却又无比精彩的试卷,作为重点推荐对象,呈送到了主考官学政周大人的案头。
学政大人看到副考官那激动又复杂的表情,心生好奇,接过考卷。当他看到那“先定一个小目标”时,也是眉头一挑,但当他一气呵成读完全诗,尤其是最后那铿锵有力的“先忧后乐”时,他沉默了良久。
最终,学政大人放下考卷,长长舒了一口气,眼中精光闪烁,喃喃自语:
“林闲,林闲……你到底是惫懒无赖,还是…大巧不工?本官,倒是越来越期待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这场加试,林闲用他独特的“泥石流”风格,再次给了传统科举文章一记漂亮的“回马枪”,装逼于无形,打脸于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