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翻盘之论:治国如养猪 (第2/2页)
这判词既有法理依据,又带着一股市井智慧般的“痞气”和幽默感,尤其是让牛去文庙“静思己过”。
这一招,简直是灵魂之笔。
周知县再次阅卷林闲时,刚喝进去的茶差点喷出来。
先是哭笑不得:“这林闲,搞什么名堂?”
但细品之下,却发现这判决看似荒唐,却完美平息了纠纷。
既惩戒了讹诈还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下,比那些空谈道德的答案高明到不知哪里去了!
他忍着笑,在卷上批了四个字:“诙谐老辣,堪为良吏!”
重头戏在第五场的“策问”,题目是:“论教化与刑赏之关系”。
此题看似老生常谈,无非是儒家“德主刑辅”那一套。
众多考生纷纷提笔,引经据典,开始阐述教化的重要性,刑赏只是辅助。
林闲却微微一笑。就这?太没有挑战性了。
他略一沉吟才正式破题,但观点却石破天惊:
“上峰此问,犹如问养猪何以长膘——光念《三字经》不行,光挥鞭子当然也不行!”
“教化,是搭好猪圈、配好饲料,让猪知道好好长膘才有肉吃。这叫输出文化,成本最低。”
“刑赏,是定好规矩:长膘快的奖精饲料,拱坏栅栏的饿肚子。这叫科学考核,目标明确。”
“两者关系非主辅之别,实乃车之双轮,一个轱辘矮了车都得抛锚……”
“教化是引路,刑赏是护栏。光引不罚,猪都不鸟你;光罚不引,楞头猪逼急了会翻栏!”
主考官周知县再次阅到林闲,看到“治国如养猪”的开篇,气得再也忍不了!
他叹了口气,朱笔当即就要划下“荒谬”二字黜落!
可突然想到三四场这个家伙的“作妖”,还是下意识耐着性子读下去。
这一读可了不得,越读越拍案叫绝!
这老童生看似粗鄙的比喻,竟将教化刑赏的道理剥得一丝不挂!
话糙理不糙,句句砸在治国理政的七寸上。尤其那句 “光引不罚,猪都不鸟你;光罚不引,楞头猪逼急了会翻栏!”
这宛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扇醒了那些只会空谈“德主刑辅”的迂腐之论。
周知县想起自己为官多年,遇到的种种棘手难题,竟都被这“养猪论”说透了底!他忍不住拍案而起,也顾不得文雅了:
“绝了!这老童生哪里是在考试,分明是给满朝文武上了一课!此等见识,岂是皓首穷经之徒能有的?取!必须取!”
力排众议,将此卷定为“异等”,擢为前列!
放榜那日。
报喜的锣鼓喧天动地,竟直奔林家三房那破旧小院!
“捷报!贵府老爷林闲,高中甲辰年本县县试第五名!”
声音如同惊雷,炸得儿子林承宗和儿媳王氏恍在梦中。
消息传开,族长林富贵手中的青瓷茶杯“啪嚓”落地,摔得粉碎。
那曾嚣张跋扈的林耀祖,更是面如死灰,仿佛被抽走了脊梁骨。
整个林氏家族,都被这逆袭的结果震得鸦雀无声,先前所有的嘲讽和轻视,都化作了火辣辣的尴尬。
当夜,月色如水。
林闲独自站在院中水缸前,无意间看向水中倒影。
他震惊发现,自己那头标志性的花白头发,竟已小半转为灰黑!
脸上深重的皱纹也浅淡了些,浑浊的老眼变得清亮有神。
最明显的是手背——那几块明显的老年斑,竟消退得只剩下最早出现、颜色最深的那一块,那是他记忆中约莫五十岁时生出的第一块斑。
一股久违的、充沛的精力在他四肢百骸涌动,仿佛卸下了沉重的枷锁。
他轻轻摩挲着那块仅存的色素斑,嘴角勾起一抹洞悉一切的淡然笑容。
“才气灌体,返老还童……看来,这场科举游戏,比我想象的更有趣。”
“家族的戏码,才刚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