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上巳婚书映春归 (第1/2页)
三月初三的西市,被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洗得格外清亮。青石板路两侧的垂柳抽了新枝,嫩绿的枝条上系着红彤彤的绸带,随风轻摆,将“晚砚堂”的门口装点得喜气洋洋。王婆正踩着凳子,将阿瑶画的梨花喜字贴在门楣中央,嘴里还念叨着:“左边再高些!要跟右边的灯笼对齐,这样才喜庆!”阿力扛着一捆刚采的桃花枝跑进来,花瓣上还沾着雨珠,凑到林晚面前笑道:“林姐姐,这是我和阿瑶去城外桃林折的,插在喜堂里,配你的嫁衣正好!”阿瑶跟在后面,手里攥着个木雕的小喜字,脆生生地接话:“林姐姐,我爹说这桃花要插在堂屋四角,能保你们岁岁平安!”
林晚穿着一身正红色的嫁衣,裙摆绣着层层叠叠的梨花,领口和袖口缀着细小的珍珠,是沈砚特意请长安最有名的绣娘缝制的。孙老丈正拿着一支凤钗,小心翼翼地插在她发间,凤钗的流苏上挂着颗小小的珍珠,与她发间的梨花银簪相映成趣。“咱们林丫头真是越来越好看了,沈小子能娶到你,是他的福气。”孙老丈捋着胡须,眼里满是欣慰,“这凤钗是我家传的,当年我老伴儿出嫁时戴过,今日送给你,愿你们夫妻和睦,白头偕老。”林晚摸着凤钗的流苏,眼眶发热:“孙老丈,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王婆刚从灶房出来,手里还拿着块擦手的布,笑着打断:“傻丫头,这是长辈的心意,不收就是驳了老丈的面子!当年我嫁过来时,老丈还送了我一双银镯子呢!”
正说着,就听见门口传来“叮铃”的铜铃声,李公子带着几个仆役走来,手里捧着个精致的红木匣子:“林姐姐,沈大哥呢?我给你们送贺礼来了!”他打开匣子,里面是一对羊脂玉的手镯,玉质温润,上面刻着“琴瑟和鸣”的纹样,“这是我家老夫人特意让我送来的,她说当年多亏你们救了她,这份贺礼一定要收下。”林晚刚要推辞,就见沈砚从后屋走出来,他穿着一身大红的喜服,腰间系着绣着梨花的玉带,平日里温和的眉眼此刻更添了几分英气。“李公子的心意我们收下了,快进屋坐,婚宴马上就好。”李公子拍着沈砚的肩膀大笑:“沈大哥,今日你可算娶到心上人了!当初我就说你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没说错吧?”沈砚笑着点头,眼角余光瞥见林晚,满是温柔:“多亏你当初帮着照看‘晚砚堂’,不然我也没心思筹备婚事。”
喜堂就设在“晚砚堂”的前屋,原本的柜台被改成了供桌,上面摆着水果、点心和一对红烛,烛火摇曳,映着墙上挂着的“囍”字。周先生作为主婚人,正站在供桌前整理婚书,婚书是沈砚亲手写的,字迹工整秀丽,上面除了双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还多了一行小字:“星陨为戒,守护为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林晚看着那行小字,想起云栖谷的经历,眼眶微微发热——那枚带着蓝光的银戒指,此刻正好好地戴在她的无名指上,是她与沈砚最珍贵的信物。周先生抬眼看见两人对视的模样,捋着胡须笑道:“沈砚啊,当年你拜我为师时,我就说你性情沉稳,就是缺个能懂你的人。如今见你和林丫头这般和睦,我这当师父的也放心了。”沈砚拱手道:“多谢师父成全,若非师父当年引荐我入太医院,我也不会在西市遇到林晚。”
吉时一到,周先生高声唱道:“吉时已至,新人拜堂!”林晚和沈砚并肩站在喜堂中央,面对着供桌拜了三拜,又转过身对着街坊邻里拜了三拜。当拜到彼此的时候,沈砚看着林晚,眼里满是温柔,轻声道:“林晚,往后余生,我定护你周全。”林晚笑着点头,泪水却忍不住滑落,哽咽道:“沈砚,我也是。”周围的街坊们纷纷鼓掌叫好,撒下的彩纸落在两人身上,像一场喜庆的花瓣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