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 第385章 释文脉民生为根,展鲜活打动众使

第385章 释文脉民生为根,展鲜活打动众使

  第385章 释文脉民生为根,展鲜活打动众使 (第1/2页)
  
  “这是南齐先贤晏夫子的名言,刻在平价粮点旁,是想告诉百姓:吃饱饭、穿暖衣,才能更好地懂礼守节。”
  
  时念指尖停在石牌上,声音温和却坚定:
  
  “使臣觉得这是市井琐事。”
  
  “可在南齐,让百姓知礼节、守教化,从不是靠摆着典籍供奉。”
  
  “而是靠把这些道理藏进粮点、蒙学、日常里,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小倭使臣脸色微变,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
  
  他没料到时念会把模型细节与南齐典籍结合得如此紧密。
  
  那些他眼中的“琐事”,竟处处藏着文脉的影子。
  
  那北徐使臣却不肯罢休,冷笑道:
  
  “即便如此,这些也只是小处点缀,算不得真正的文脉。”
  
  “南齐难道就没有更厚重的文化信物?比如皇室收藏的古画、翰林院的孤本?”
  
  “有。”
  
  时念坦然承认,目光转向龙椅旁的许澜沧与李睿:
  
  “梁王殿下府中藏有南齐开国画师顾恺之的《民生图》,画的是开国皇帝与百姓一同耕织的场景;”
  
  “永安侯府也有《南齐经义集》孤本,里面最核心的篇章,讲的正是君舟民水的道理。”
  
  “可文盛之会该展示的,不该只是藏在府库里的宝贝,更该是活在百姓生活里的文化。”
  
  “因为只有百姓认可、能用得上的文化,才能真正代表一国的文脉。”
  
  她的声音微微提高,却不刺耳,反倒带着打动人心的力量:
  
  “就像这模型里的泉州港,渔民靠公平交易能吃饱饭,孩子能进蒙学读书。”
  
  “他们会念《义经》,也会唱民惟邦本的调子,这才是南齐文脉真正的传承。”
  
  “那些都不是锁在柜子里的典籍,是刻在百姓心里的道理,是融入日常的教化。”
  
  “一个国家,规之于民,也建之于民,若没有民,典籍再厚、古画再精,也只是没有根基的空壳,国亦不复存在。”
  
  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西疆使臣率先拍手,兽皮大氅上的银饰跟着轻响:
  
  “时老板说得对!”
  
  “我西疆的文脉,就是牧民在草原上唱的牧歌,是教孩子骑马时说的敬畏天地、善待羊群,不是藏在王宫里的金器!”
  
  许澜沧坐在龙椅侧下方,手里的酒盏半天没动,眼底满是满意之色。
  
  他从前只知时念能改造怡红院,却没料到她对“文脉”的理解如此通透。
  
  既懂典籍厚重,更懂百姓需求,这份见识,比朝堂上许多空谈经义的官员强多了。
  
  他悄悄对着时念的方向点头,目光里满是认可。
  
  李睿坐在另一侧,手抚花白胡须,眼神柔和许多。
  
  他看向模型里的竹篮铺,想起苏湄带来的旧账。
  
  忽然觉得,苏家当年坚守的“海贸公平”,何尝不是另一种“活的文脉”?
  
  言锵原本沉默,此刻悄悄挺直腰杆。
  
  时念说的“文脉在民生”,正是他一直想在奏疏里表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