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刘宏禀性难移,刘备待天时(求追读求月票) (第2/2页)
“我虽以天象之论劝陛下远离游宫多带协皇子游乐,但人之秉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刘校尉得早作打算啊。”
许攸的观点,刘备深以为然。
酒、色,一旦痴迷了,非大毅力者难以戒断。
对普通人而言,会因为贫穷而禁酒色;对于皇帝而言,美酒应有尽有,美人还不重样。
刘宏也不是刘备这般能高度自律的人,想让刘宏放弃耗费巨资打造的游宫,从此禁酒色,几乎不可能。
“无妨。”
刘宏若真因为许攸几句话就变成“大汉神医第二”,刘备反而还会更头疼。
刘备是立志要当皇帝的人,刘宏不死,刘备就没有机会。
刘宏又薄情寡义,好弄权术,刘备有价值的时候就是卫、霍一般的人物,没价值就是被卸磨杀驴的文种,刘备也不敢亲近太甚。
见刘备心有盘算,许攸也不再多言。
跟着刘备这几个月,随着对刘备的了解日益增多,许攸对刘备也更为敬畏。
眼前这个出身寒微的刘氏之人,既有不畏权贵之勇,又有运筹帷幄之智,对治书经典也是手到擒来。
纵观天下,袁绍、曹操虽然也是一时俊杰,但二人的智勇更侧重于家世出身的托举。
譬如曹操最有名气的事就是打死蹇硕的叔父,然而这事发生在十五年前,当时的刘宏亲政还不到三年。
看似曹操打死了蹇硕的叔父,实际上曹操专挑软的欺,当时最嚣张跋扈的中常侍王甫,曹操都不敢去招惹。
又如袁绍,表面不通宾客,实际上阴养死士,暗结党人,然而即便被中常侍赵忠警告,袁绍也只是被袁隗斥责了一番,依旧我行我素。
家世出身的托举可以让袁绍、曹操举止恣意,然而刘备却是截然相反,没有家世出身的托举,竟也敢接连得罪张让、何进及袁氏。
念头不通,不服就干,这就是许攸眼中的刘备。
刘备等人回到平乐观不久,张辽应诏而来。
虽然很不情愿,但淳于琼也不敢违背刘宏的圣旨,只能悻悻的与张辽交接印绶文书。
一开始被刘备截胡,从内定右校尉变成候补右校尉;没当多久右校尉,又被张辽替代,淳于琼感觉自己的人生太失败了。
“文远,恭喜了。”
“听闻文远被陛下征召为右校尉,特来送礼。”
刘备牵着返回平乐观途中在洛阳马市购买的西域良马“灰影”,身后军士又端来洛阳武库领挑的镔铁武器“月牙戟”“铁胎弓”“鱼鳞甲”以及购马剩下的“三百余金”。
张辽不由大惊,连忙婉拒道:“刘校尉,这礼太贵重了。”
刘备却是直接让军士将武器甲胄战马黄金送入右营大帐,道:“你这右营,一开始跟着鲍鸿,后来跟着淳于琼,若不能以武勇震慑、以黄金拉拢,很难在短期内服众。子曰:礼尚往来。以后你再还我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