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黑石板谱痕安魂曲 (第2/2页)
十三个点。代表十三个面包。旁边简略的手臂和手部线条,指向特定的点,对应画中特定人物的手势。她打开《最后的晚餐》高清电子图,反复比对,确认石板的刻痕与画作细节完全吻合。接下来,就是破译。如何将空间位置信息,转化为音乐?
她尝试了几种常见的密码映射方式。将长桌视为五线谱的谱表?将面包的位置对应音符?将人物的手势视为升降号或者休止符?
最初几种思路都走不通,得到的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毫无意义的音符组合。
帐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笔记本电脑风扇轻微的嗡嗡声,和她自己因为紧张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韩啸递过来一杯热水,她机械地接过,道了声谢,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屏幕。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帐外的风声似乎更紧了。
她闭上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在脑海里重新构建《最后的晚餐》那幅画。耶稣位于中心,门徒分列两侧,他们的表情,他们的动作,他们面前的食物……达芬奇,文艺复兴的巨匠,精通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数学、工程、解剖学……他不仅仅是个画家,更是个通才,一个痴迷于用密码和象征传递信息的智者。
音乐……安魂曲……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她混乱的脑海。《最后的晚餐》描绘的,正是耶稣预知自己被门徒出卖,即将赴死前的最后一餐。主题本身就与死亡、安息紧密相连。
那么,她猛地睁开眼,这幅画里隐藏的密码,不再是杂乱无章的音符,而是一首安魂曲!
一段低沉、缓慢、庄重而充满悲怆感的旋律,呈现在五线谱上。那旋律进行的方式,那和弦的运用,尽管是通过数字模拟,却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直击灵魂的力量。
韩啸说:“达芬奇,在五百多年前,通过一幅描绘最后晚餐的画作,隐藏了一首完整的、极具感染力的安魂曲?!”
林菀说:“而这安魂曲的密码,被刻在了一块诡异的黑石板上,埋藏在从未有人类涉足的达瓦拉瓦西峰顶,一个为小鸟准备的坟冢之下?!”
这发现带来的冲击,远远超过了学术上的狂喜。它指向了一个巨大得令人恐惧的谜团。
韩啸表示很费脑子,他问:“这密码为何在这里?它意味着什么?达瓦拉瓦西神山,与达芬奇,与这首来自“天堂”或者说,来自某种超越性存在的音乐,究竟有何关联?”
各种念头如同脱缰的野马在她脑海中冲撞。
林菀盯着屏幕上那由冰冷数据转换而成的、仿佛具有生命般的庄严旋律,陷入巨大震骇与迷茫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