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老板思维 (第2/2页)
股东分红:这是将公司利润转化为股东个人收入的主要方式。
公司需要先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税后净利润的一部分可以由股东会,其实就是李言自己决议进行分红。
分红所得,李言还需要再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举例:若分红1000万,公司层面已缴税,李言个人还需缴纳200万的个税,实际到手800万。
税负很高,但完全合法。
费用报销:
李言因公产生的消费,如上次的酒店宴请客户、出差机票、住宿费等,可以凭发票实报实销,这笔钱从公司账户出,进入他的个人账户用于冲抵垫款,不属于个人收入,无需缴税。
这是最合规的“省钱”方式。
核心区别在于公司的钱用于公司经营发展是免税的;
但一旦要变成股东个人的消费性财产,就必须面对高额的所得税。
聪明的老板会尽量将个人消费“公司化”,即将个人所需的物品、服务,转化为公司经营所需的资产和费用。
李言压根没想过用税后的个人分红来买车。
他要用公司的钱买,作为公司固定资产。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购买车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可以用于抵扣公司需要缴纳的增值税。
一台100万的车,立马就能省下约13万的税。
车辆作为公司资产,每年可以计提折旧,折旧费用可以计入公司运营成本,从而减少公司的利润总额,最终节省企业所得税。
假设车辆按5年折旧,每年就能抵扣20万的成本,相当于每年省下5万的企业所得税。
车辆的保险、保养、维修、油费,甚至司机的工资,全部可以计入公司管理费用,取得合法发票后都能进行税前列支,进一步为公司节税。
简单来说公司花100万买辆车,实际通过抵税,可能只花了60-70万,同时还拥有了车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这是任何一家私营企业主都会采用的标准操作。
李言也不例外。
此时李言拿起桌上的座机,直接拨通了行政人事副总监小陈的内线电话。
“小陈,有两件事你尽快办一下。”
“第一,帮我招聘一名专职司机。要求:年龄35岁以上,驾龄长,无不良记录,性格沉稳,嘴巴严实,有给领导开车的经验最好。待遇从优,重要的是人要可靠。”
“第二,招聘一名总经理助理,女性。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形象气质佳,沟通协调能力强,英语良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保密意识。工作经验不限,但聪明、好学、责任心重是必须的。”
他的要求非常清晰。
招聘司机是为了安全和省心,招聘助理则是为了将自己从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提高决策效率。
对助理的外貌要求并非出于俗气的目的,而是因为在商务场合,助理的形象也代表着公司的门面。
能力和情商,才是他最终看重的核心。
放下电话,李言已经开始构思下午要去哪家奔驰4S店看车了。
这一切决策都冷静而务实,每一步都计算着如何将个人需求与公司发展利益最大化地结合。
这,就是一个企业掌舵者的日常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