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六孛局非寻常报告 > 古黾的沉睡者 第11章没有被记载的古黾

古黾的沉睡者 第11章没有被记载的古黾

  古黾的沉睡者 第11章没有被记载的古黾 (第1/2页)
  
  ‘尔苏人’居住在四川西部地区,‘沙巴’指他们民族中从事原始宗教活动的人。
  
  ‘沙巴’是尔苏人的祭师,在社会生活中,相当于纳西族的‘东巴’、摩梭人的‘达巴’、彝族中的‘毕摩’。
  
  ‘尔苏沙巴文’也就是尔苏人经师使用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起源目前还不清楚,据尔苏民间传说,他们的祖先和诸葛亮打仗时就有这种文字了。
  
  但我认为,这种文字应该更古老,说不定跟‘古蜀图文’和‘古夷文字’的起源发展类似。
  
  陶罐中皮质卷轴上的这些文字跟沙巴文很像,但也有些许不同。
  
  皮卷上的这段文字一共30多个字符,分列成行,字形少有重复。
  
  上面的一部分字符形体与它所代表的事物有明显的一致性,可以从单字体就能推知它所代表的意思,但有一部分晦涩难懂,还有一些异形字。
  
  我当时虽然尝试着释读,但因为缺乏对这种文字的深入了解,所以大致释读出的也不是很清晰。
  
  但不管怎么样,在那段字符之中,还是有一处惊人的发现。
  
  皮卷上面,提到了一个从没被记载过的神秘文明。
  
  这个文明叫做‘古黾(měng)’。
  
  文字内容大概是跟古黾国的独特宗教祭祀有关,但其表达的意思,因为没有任何相关资料支撑,所以无法揣测其意。
  
  随后我们沿着‘古黾’这个罕见的名称,开始在浩瀚的正本古籍之中查找,但收获甚微,几乎文本记载中没有提到过一星半点。
  
  所以我们怀疑,也许是因为我们释义过来的文字有所偏差,再或者这个文明存在的时代,正是华夏处在萌芽之中,古蜀还处于石器时期,所以关于它的信息,并没有过多记载。
  
  在这些正本之中没有找到线索后,王立涛博士并不死心,他打算去查阅一些志怪杂谈的古籍,想从中找到蛛丝马迹。
  
  但我们当时并不赞同他这样做。
  
  一方面,这类古籍中的东西都是备受争议的内容,难登大雅,并不能成为可信的历史;另一方面就算是找到了线索,以此佐证也难以在考古界有信服力。
  
  但王立涛博士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真的去查了很多这方面的古籍。
  
  最后还真被他找到了一点线索。
  
  那是出自先秦的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大荒杂本》。
  
  书中有一篇提到了一个以崇拜‘司惹’的半人族群,叫‘鼃黾(wā měng)氏’,曾经在华夏未成之前就活跃在四川西南的群山之中。
  
  这是王立涛博士在很多这种怪异古籍之中,唯一能找到跟‘黾’有关的记载,并且还是发生在巴蜀地区的。
  
  并且‘鼃黾’在古时形容的是一种蛙类,在字意上更贴切于陶罐上的图纹和皮卷上提到的古国。
  
  更重要的是,不知是不是巧合,这段传说,还跟巴蛇有关。
  
  据古籍记载,鼃黾氏族人并非人类,它们的祖先曾是半蛇半人的异类,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鼃黾氏演变成了长有一只眼睛的人类。
  
  而鼃黾氏崇拜的‘司惹’,也并非是一个图腾,那是存在于群山地底深处的一位神灵。
  
  古籍中描绘这个神灵有着巨大慵懒的身躯,如蛙类般巨腹的人形。
  
  它在终年不见阳光且人类无法想象的黑暗深处居住。
  
  并且神通广大,对它的信徒持有一种奇特的善意。虽然不乏有血腥的献祭,但这位神灵似乎很愿意庇护它的子民。
  
  但是书中还记载着,鼃黾氏其实起初并不是崇拜‘司惹’。他们更加古老的先民,就是那些半蛇半人的异类,最初崇拜着一条大的难以想象的蛇。
  
  这条蛇被描述的很不可思议。
  
  说它的身躯沉在群山之下,环绕着整个巴蜀,而它的头颅则安歇在地底的深渊里。
  
  这条蛇被鼃黾氏先民称作‘巴蛇’。
  
  巴蛇如此巨大,只要稍动一下,就会地动山摇,导致山崩地裂,因此它通常会保持静止。
  
  古籍上并没有记载鼃黾氏先民为何之后会放弃崇拜巴蛇,也没有提及为何会转而崇拜‘司惹’。
  
  总之后期鼃黾氏族人崇拜司惹之后,就从半蛇半人的状态,演变成了拥有一只眼睛的人类。
  
  虽然这本书描述的东西完全趋于远古传说,可是王立涛博士当时觉得,从这本书中得到了某种启发。
  
  因为整件事还是缺乏决定性的物证,王立涛博士想探究清楚这个没被记载的神秘古国,他要去实地考察,寻找一切能够为之提供佐证的线索。
  
  王立涛博士似乎一下变的痴迷起来。
  
  他认为这个古文明的源头,就在川西南那些与世隔绝的群山里。
  
  我们剩下的这些人,虽然也对此次研究有很大兴趣,但的确苦于没有太多的证据来证实古黾国的存在。
  
  光凭着徐卫平他家那三样东西上的不完全信息和线索,去寻找已经消失了的千年甚至万年的史前文明并不是件可靠和容易的事。
  
  虽然考古研究的精神,是持之以恒、刨根问底;考古学家是为了解决某一发现的来龙去脉,持之以恒地奔走于田野山间、求索于文献、交流于同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