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色空剑 (第2/2页)
戒闻颔首:“昔年真武七子威震天下,江湖公认,这七人惊才绝艳,都有宗师之望!我那时初出茅庐,如何不敬呢?”
展昭目光一动:“这七位在江湖上如此成名,可知俗家姓名?”
“俗家姓名?”
戒闻摇头:“这倒是不知,都是以道号称呼的。”
展昭心头有了数,看上去不是武当七侠那种称呼俗家名字的,难怪白晓风只被称作天下第一神偷,无人往老君观上联想,继续问道:“后来呢?”
“后来……唉!后来可惜啊!”
戒闻大是惋惜:“宋辽国战,直接战死了三人,剩下的四位还统统未能落得个好下场!老君观如今势微,与真武七子全员覆没大有干系,只要留下一位,何至于如今的掌教真人都是后辈?”
“七人全没了……”
展昭也不禁有些感慨:“那现在玄阴子前辈现身天香楼,传入京师,又待如何?”
戒闻神情郑重起来:“之前六扇门的李无刑在,有些话我不好直言,真玄……玄阴子此时露面,恐怕会引发新旧五大派的纠纷!”
展昭奇道:“新旧五大派?”
戒闻介绍。
曾经的中原五大派——
老君观、大相国寺、藏剑山庄、仙霞派、大旗门。
宋辽国战后,仙霞派和大旗门死伤太过惨烈,当时就不行了,藏剑山庄也是元气大伤,但固守江南,尚能勉强支持。
老君观和大相国寺底子最厚,前者趁着后来的天书封禅,还大兴一番,但盛极而衰,也是虚有其表,在真宗驾崩后,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就不复威仪。
苟到最后的反倒是大相国寺,虽然实力下滑,同样不复当年神勇,但终究没有被取而代之,还在苦苦支撑着佛门之首的位置。
不过新的竞争者已然粉墨登场。
江湖上新近宣扬的五大派——
大相国寺、丐帮、潇湘阁、丹霞观、铁剑门。
保留一个大相国寺,是给佛门之首一个面子,也是少林寺还没有上位的把握,依旧在积蓄力量。
正如青城派居于蜀中不出,不代表这五大派就是实力最强的,只是目前江湖声威最为显赫的五派。
展昭好奇的是:“丐帮是怎么回事?”
经过戒闻解释,他才明白,此世与宋廷联系最为紧密的,其实也有五大门派。
分别是执法的“六扇门”,道教的“老君观”,佛教的“大相国寺”,大内的“皇城司”以及主要聚集于北方的“丐帮”。
丐帮不是什么侠义为先的江湖组织,也不是采生折割丧尽天良的乞儿势力,而是宋廷由驻地厢军衍生出来,半军队半江湖的一股力量。
由于五代遗风,大宋正经良家子是不当兵的,募兵多选市井无赖及负罪亡命之辈,甚至连乞丐都不放过。
军队里面又有三六九等的歧视链条,一般亡命之辈争狠斗勇,武功最高,地位也最高,其次是市井之徒,而乞丐乞讨为生,身体最弱,自然备受欺凌。
久而久之,乞丐为求生存,抱团聚集,反倒在军中形成了一股势力,成了气候。
朝廷发现后,本想将之瓦解,后经名相寇准阻止,不仅未有打散这群乞丐,还促成其组建势力,加以良性引导。
这份举动获得了回报,丐帮在宋辽战事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谍探斥候的回报,更挽回了许多前线将士的性命。
若非丐帮内部实在良莠不齐,行事多有不择手段,对外功劳其实比起六扇门还要耀眼许多。
当然抛开事实不谈,是绝对不行的,丐帮行事,多遭质疑。
不仅庙堂官员很是不喜,就连江湖中人也颇为排斥。
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的势力日益壮大,如今在大宋北方武林已是第一大帮的事实。
展昭在听得这些由来后,倒觉得这种丐帮真实一些,不然一群义薄云天的乞丐,总觉得十分违和。
而现在新五大派里面,有四个势力野心勃勃,准备把老门派掀翻在地,自己好上位。
先帝御用丹师,真武七子之首,偏偏又沦为老君观弃徒的玄阴子,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展昭问道:“这四派都有宗师?”
“当然有。”
戒闻道:“四派即便最弱的铁剑门,都有一位宗师,门下弟子亦是出类拔萃,雄踞京东一路,关键是他们也得朝廷权贵认可,多在京师出没。”
展昭想到之前庞旭提过一句:“潇湘阁好像就收了曹家弟子为徒,看来确实野心勃勃。”
“潇湘阁与襄阳王府的关系更为密切,接下来恐生冲突。”
戒闻江湖经验丰富,清楚武林人士为名为利,往往不择手段,见展昭双手空空,叮嘱道:“师弟,你接下来兵刃得随身携带,切不可掉以轻心。”
展昭之前对敌玄阴子时,都是以爻光迎战,倒也点了点头:“我原先的那柄兵刃,有些不合僧人所用。”
他愿意用戒色的身份,代替大相国寺出面,只是平时惯用的宝剑不太合适出现。
“寺内其实有一柄兵器。”
戒闻也早就考虑过这件事,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稍作迟疑,还是如实道:“戒字辈有一位僧人,法号戒空……”
“哦?”
这位戒空,玄阴子恰好提过,本有宗师资质,却在杀生戒的拷问下大发狂态,想要抢夺佛兵未果,下场自然不会好。
而戒闻提及那位师兄,眉宇间蕴含着深深的遗憾,末了接着道:“他留下了一柄宝剑,合师弟所用。”
“什么剑?”
“色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