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颠覆性的成果!这下事又大了…… (第1/2页)
……
“这是一种可能具有高温超导特性的材料分子式?”
“九成以上几率……”
“是你通过计算推导出来的?”
朱炳坤、薛坤以及陈帅,听到消息以后,马上飞奔到了理论研究办公室。
三个人盯着分子式看了半天,表情满是惊奇和复杂。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也同样看到彼此眼中相同的情绪。
现在听到的事情实在是太夸张了,相比来说,比当初张明浩说研发出一种能让锡烯薄膜稳定生长的技术还要夸张。
他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发表意见。
这件事情,不可置信的地方太多了。
首先是研究本身。
就像是彭金泉说的,他们从内心深处,根本无法相信张氏现象和高温超导现象存在机制上的关联。
无法相信的原因就是完全不理解。
两者为什么有关联?
当然,他们还是选择相信,主要还是出于对张明浩的信任以及对张明浩的支持。
第二点就是高温超导发展的现状。
虽然不从事高温超导机制的研究,但也知道高温超导的研究,还处在以实验探索理论的初级阶段。
一个物理现象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以实验发现,探索底层理论机制。
第二个阶段才是以理论机制分析来指导实验、技术或者材料制造研究。
高温超导有几十年历史了,但依旧处在第一个阶段,尤其是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理论机制对于材料研发几乎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现在说所谓铜基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可不是理论支持研究出来的。
这些材料的研发,都像是碰运气的合成测定。
简单来说,发现一种铜氧化物具有高温超导的特性,就不断合成或研究同类型的铜氧化物,挨个去测定其是否具有高温超导的特性。
铁基超导材料也同样如此。
过去几年所研发出的镍基超导材料,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发现La2NiO4单层结构具有高温超导特性,马上拓展研究La3Ni2O7双层结构,然后是La4Ni3O10三层结构材料。
这样就有了三种镍基超导材料。
总结来说,高温超导材料都是一个个进行测定发现的,从未出现过有理论支持计算出某种材料具备高温超导特性。
高温超导机制的研究远没有到那个阶段。
最后一个夸张的点就是分子组成了。
“这很明显是一个铝基材料。”
“铝基材料……”
薛坤喃喃的说了半天,最后来了句,“如果真的是具备高温超导特性,也算开创了一个新类别吧?”
“那就试试吧,制备看看!”
朱炳坤和陈帅对视一眼,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研究能进行到现在,依靠的就是对张明浩的信任。
张明浩说计算出了个分子式,也就只能试一下了。
“万一呢?”朱炳坤想着,忽然眼前一亮。
如果奇迹发生了,可真是一个震惊国际的大发现。
他忽然有些期待了。
……
计算出一个复杂的分子,想要制备出对应的材料,就牵扯到新材料合成领域。
应用电磁学实验室做不了,非均值材料物理实验室的韩晓旭教授也做不了。
韩晓旭还是起了作用,他在材料领域认识不少人,“去南华科技大学,找杨春雨,他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也是江州大学毕业的,我的学生!”
韩晓旭说着还有些得意,一辈子从事材料相关研发工作,个人成果并不突出。
但教育工作很用心,也能算得上是桃李满天下。
几人商议一下以后,张明浩和薛坤就收拾东西一路去往了南华科技大学。
一路奔波后,他们来到了南华科技大学新材料制备与成型实验室。
这是一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力量极为强大,研究的中心就是新材料制备。
有韩晓旭的介绍,再加上张明浩和薛坤本来就很有名气,杨春雨的接待都很热情。
杨春雨带着两人一路参观了实验室。
等进入办公室以后,杨春雨就开始盯着分子式看,表情也变得有点怪异。
他不从事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但还是听过那个‘小道消息’,本来以为是谣传,再加上和自己无关,也没有在意。
竟然是真的?
杨春雨脸上都露出了惊奇,他还是赶紧收了回去,专业性的问道,“制备这种材料问题不大,但是你们有什么需求?”
“我的意思是说是制备薄层,晶体还是块状材料?”
张明浩顿时问道,“制备晶体材料需要多久?”
“最低三个月,可能要六个月以上。”
杨春雨说了个时间。
张明浩顿时凝住了眉,三个月以上,甚至是六个月以上,时间太长了。
杨春雨解释道,“稳定晶体生长都需要这么久,而且因为是新材料,还要研究如何去使其稳定生长。”
“薄层结构也是一样,需要的时间稍微短一些。”
“如果是块状材料,就比较快了,一个星期就够了。”
最好的当然是晶体材料,晶体材料具有稳定而规则的原子排列,材料所具备的特性会表现的非常明确。
薄层材料,测定上都会麻烦一些,在不同压力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
一般薄层材料是用于做理论机制实验的。
块状材料相对粗糙一些,原子排列不是那么整齐有序,材料所具备的特性也并不显著。
但是块状材料制备容易,成本低,只需要通过粉末压制、烧结等工艺就能制备。
张明浩仔细考虑了一下,开口道,“晶体材料实在太麻烦了,先制造块状材料,我们先做简单的验证分析。”
“如果没有结果,就再制备薄层材料。”
“都可以!”
杨春雨点了点头,笑道,“你们需求什么,我就做什么。”
他对这个研究也很感兴趣,主要还是因为‘小道消息’。
好多学术圈的人都说,张明浩在研究铝基高温超导材料。
这都成了凝聚态物理的‘冷笑话’了。
现在冷笑话多了一项,对方的研究方法竟然是写了个分子式,然后专门来制备材料,做验证。
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