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从高校学霸到科研大能 > 第105章 开创性的发现!项目公开:对错,重要吗!

第105章 开创性的发现!项目公开:对错,重要吗!

  第105章 开创性的发现!项目公开:对错,重要吗! (第1/2页)
  
  宋凯峰走了,悄悄走的。
  
  就像是他悄悄地来。
  
  最终带着哀伤和心痛离开,就像是一片真心付错了情。
  
  张明浩则是开开心心的回了应用电磁学实验室。
  
  他和孙雯说是‘吹牛’,实际也确实有那么一点。
  
  科研,哪有百分百?
  
  任何研究都可能中途会卡住,技术突破也可能受到材料的限制,但不是百分百,也有八成以上的信心。
  
  最终敲定的是两年期限,出现研究卡住的问题,有足够的时间想其他方法来解决,完成几率就是九成以上了。
  
  国人讲究诚信,诚信为本,说到就尽量要做到。
  
  张明浩边走着,边想着谈判时的发挥,也不由得为自己点个赞,以后谈项目还是要这样,话要尽量往大处说,不能什么都实事求是。
  
  如果当时说八成的几率能完成研究,对方可能就会找到话头,然后可以趁机压价了。
  
  一千八百万,比预计还多出不少。
  
  他的预估是一千五百万,再少一、两百万也能接受,经费已经足够用了。
  
  经费谈的多,好处就太多了,实验上最直接的就是‘材料不限购’,能大大方方的做研究,还能有多的经费制造‘新型隐形球’这样的产品。
  
  另外,也能给项目参与人员多发津贴。
  
  每个人能拿到更多的津贴,工作动力也更足。
  
  等张明浩回到应用电磁学实验室,事情就已经传开了,朱炳坤、陈帅等人都围了过来,“听说你谈刚下了一千八百万的项目?”
  
  “真有啊!”
  
  “光所那边说的,我刚听说,还以为是假的,将近两千万啊,可惜是光所的项目……”
  
  “不只是一千八百万,资助时间也只有两年,两年、将近两千万,一年一千万啊!”
  
  “这么多钱要怎么才花得完!”
  
  周围人叽叽喳喳的说了一通,最后朱炳坤哀叹着总结道,“想有大项目,还是要有科研环境!”
  
  “光所是重点机构,比我们强太多了。”
  
  实验室环境是很大的限制,申请到张氏现象的机制研究已经是极限了。
  
  这还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张氏现象。
  
  如果是其他领域,比如高温超导机制研究,上级部门根本不可能批,批了也根本做不了。
  
  朱炳坤、陈帅等人,讨论的内容也变成了新实验室。
  
  等新的实验室建造起来,科研环境肯定会好很多,也会购置很多高精度的设备。
  
  现在实验室开始动工了。
  
  朱炳坤每天都去看一下进度,虽然只才到打地基的阶段,但感觉就像是给自己家盖房子一样,有一点进度都要看一看。
  
  实验室楼是一方面,高尖端设备也是很重要的。
  
  科技部、省科技厅再包括学校,已经拟定了不少的设备预算,都是用于购置新设备的。
  
  新建一个大型的实验室,是江州大学以及物理学院的重大事件,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
  
  比如,编-制。
  
  新实验室就是编-制的狂欢,会增加不少研究员名额,也会成为更大的博士后流动站。
  
  研究员多了,带的博士生自然也多了。
  
  到时候,就可以直接提升为省级科研单位。
  
  朱炳坤、陈帅等人,想想都有些心潮澎湃。
  
  省级的科研机构,肯定比不上国家级的科研机构,但一般国家级科研中心都是直接规划建造的,会有科技部、科学院以及省政府多个方向研究支持。
  
  实验室直接提升到国家级,或者说,直接投资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应用电磁学研究中心’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们的基础不牢靠。
  
  首先一点,实验室里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担任国家级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这一类的负责人一般都会是院士。
  
  那么应用电磁学实验室等于是拱手让人了,对原来的研究员们来说,很大可能是个坏消息。
  
  原来是实验室的核心,到了新的大型机构就变成了边缘人物,和跳槽到大机构也没有区别了。
  
  现在的情况是最好的。
  
  张明浩和朱炳坤、陈帅等人说了一阵,又问了一下薛坤,才知道是在实验室里。
  
  他也不意外。
  
  薛坤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实验室的。
  
  “薛老师倒是习惯了,难为了马岩……”
  
  张明浩想想都为马岩感到哀伤,一个博一的学生,也要重走自己走过的路,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待在实验室里。
  
  薛坤是个好导师,他这是手把手的教学生做实验,也对学生真正的关心。
  
  问题是,他太努力了。
  
  他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跟着他的博士生,也肯定会很辛苦。
  
  张明浩摇了摇头,习惯性的去了理论研究办公室,和杜伟三人谈了谈研究问题。
  
  近一段时间,理论组都在做张氏现象与高温超导理论机制关联框架的研究。
  
  但是,进展很小。
  
  如果把理论机制关联框架形成一个楼房,最开始搭建的框架就像摆了几根树立的钢筋。
  
  看着几根钢筋,当然想不到是房子了。
  
  现在的进展只是在多了一、两根钢筋,只能说聊胜于无了,但想要建立完善的房子,就肯定需要更多的钢筋,也需要添加水泥、砖石建造个房子的外形。
  
  这方面,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杜伟、赵林微以及刘磊都已经很努力了,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的找文献、找论文,并讨论高温超导的机制问题。
  
  从中来找和负介电常数,镍/三氧化二铝金属陶瓷特性以及张氏现象实验有关联的因素。
  
  这个工作听听就知道有多么的枯燥乏味。
  
  最无奈的是,他们一般找的关联因素都是没意义的。
  
  张明浩不会直接说,他只是听一下、记下来,让人感觉好像是有进展,又好像什么都没有,他是为了不打击别人的积极性。
  
  接下来的几天,张明浩还是常规的生活节奏。
  
  每天做做锻炼,有时间就去上一节课,去实验室以后,大部分时间还是待在理论研究办公室。
  
  这天下午,他习惯性的去了理论办公室,到一侧坐下来,就见刘磊正在和杜伟讨论着。
  
  “杜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关联,过程很相似。”
  
  “这叫相似?”
  
  杜伟仿佛听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表情都变得有些夸张。“你竟然能把β型电荷载流子问题,和镍形成的金属网络过程联系在一起?”
  
  “镍形成的金属网络,到现在都不明确粒子级别的原理机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