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签约 (第1/2页)
史蒂夫-纳什看了眼手机,东部时间上午11:15分,距离晚上和金州勇士的比赛开始还有8个多小时,而距离长岛篮网和蜂群队的比赛结束,已经过去了10分钟。他坐在靠背椅上伸了个懒腰,让混乱的脑子稍稍清空一下。
作为球队主教练,昨天晚上和今天上午,他在房间里为接下来连续的客场比赛做赛前准备,并抽空开了两个短会。他从没有花那么多时间坐在笔记本电脑屏幕前看那样多的比赛录像和数据分析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获取资料提供了便利,但也为信息的提取和筛选带来巨大的麻烦。
信息实在是太多了,不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已经多到了庞杂的地步。
纳什起身给自己冲泡了一杯黑咖啡,他需要咖啡因提一提神。球员时期,纳什从不喝咖啡因饮料,他的饮食极为健康和克制。无麸质的麦片,杏仁,西蓝花,鸡胸肉,鱼肉,水果沙拉还有糙米饭是他饮食菜单中的常客。这一习惯他保持到了现在,并每天保持固定量的运动,所以虽然已47岁,他依旧有着运动员时期的良好身材,甚至更瘦。
从这点可以看出,纳什的性格中有着极为固执、偏狭的一面,否则一个人很难对饮食、身材规律克制到这种地步。即便是以偏执著称的科比-布莱恩特,退役后也有一段时间的发福,纳什却完全没有。只是纳什日常生活中的谦逊、温和,以及风度翩翩的形象让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
咖啡的苦味在口腔中化开,这种少有的刺激让纳什能从混乱中稍稍摆脱出来。混乱,令人苦恼的混乱。太多的信息、想法呈现在他面前,他力图像当年打球时那样,发现一个好的机会,用他精确无误的手法将球传到那里,把机会转化成为得分,一切就明了了。
当初西恩-马克斯找到他担任篮网主教练时,纳什就是这么想的,马克斯也是这么想的,老板蔡崇信也是这么想的,包括篮网的球员,助理教练,还有布鲁克林的球迷们,都是这么想的。
毕竟他的球员生涯那样辉煌,他在球场上作为指挥官是那样的威风八面。两届MVP,引领后来篮球潮流的小球快攻打法,震撼联盟的2004-2005赛季凤凰城太阳,这些都是加诸在他身上的光环,他值得这些光环,但这些光环对他的执教毫无用处。主教练的工作也和控球后卫截然不同,起码在纳什看来,差的太多了。
又喝了一口咖啡,纳什想起了2004年夏天刚回菲尼克斯时的情形,可能人在迷茫和困惑时,就容易想到以前美好的事。
马克-库班因为担心纳什的伤病和年龄,并听信数据分析师“高薪签约30岁以上球员回报很低”的报告,只愿意给他4年4800万美元的合约。而太阳派了一个12人组成的招募团队,带着5年6000万美元的合约来到达拉斯,希望接纳什回家,回到1996年选中他进入NBA的地方。
面对这样的条件,纳什的选择就很明确了,回菲尼克斯。他依旧记得第一堂训练课,在亚利桑那州的小城弗拉格斯塔夫,1986年起太阳队就在那里训练,1996年当然也是,到处都充满着旧时光的气息。
那时候太阳负责训练的教练组成员只有10个人,主教练,三个助理教练,三个体能教练,两个球员和一个设备经理。录像分析师由助理教练兼任,医疗团队由卡特医生的医疗中心负责。整个管理层核心员工大概20人左右。
更少的人意味着更紧密的关系,大家可以很亲密,很容易成为朋友。互相之间有很多私下接触的机会,有些人身兼数职,他的工作时刻与你相连,想疏离都不行。在纳什看来,这是真正的团队,属于老派篮球人的集体理念,以情感为纽带。
他犹记得某个夏天,他和两个朋友,还有几个队友在训练之余找地方喝一杯。当时他回到了达拉斯,决定找街上的酒吧,每个酒吧只喝一杯啤酒,然后跑向下一个酒吧再喝一杯,直到穿越整座城市。
纳什冲在了最前面,第一个穿过了达拉斯,每到一个酒吧喝完一杯酒,他就发短信通知朋友,他在XX酒吧喝完一杯,你们快来。其中最远的两家酒吧他跑了10公里,他让喝酒成为了一次训练,也给朋友、队友留下了深刻印象,加深了之间的友谊。
来篮网之前,纳什抱着同样的想法,希望和团队的每个成员,每个球员成为朋友。私下有很多时间相处,能心贴心的交流想法,为了最终目标而奋斗。不过在真正接触到他要管理的团队后,这种想法就消失了。
篮网整个教练组目前为止一共有31人,一个主教练,八个助理教练,五个球探,五个体能教练,一个运动教练,一个运动表现教练,一个投篮教练,一个运动科学总监,一个运动医学主任,三个录像分析员,一个分析总监,一个设备经理,两个球员发展协调员。
教练组成员的总数是球员大名单总数的两倍,这还不包括一些训练师,实习生,医疗团队,以及各种临时工。整个管理层核心员工数达到55人,算上非核心人员,有接近两百人。
虽然在金州勇士兼职顾问时,纳什已经知道现在NBA球队教练组、管理层人数已经出现了大膨胀,但那会儿他毕竟是兼职,不是核心成员,拿到总冠军也只能偷偷摸一摸奖杯,对如何管理这样庞大的团队没有直观感受。
现在不同,他是主教练,是教练团队的核心人物,处在正中心,一切都在围绕着他,一切都在朝向着他。他没有机会和球员出去喝一杯,没有时间坐下好好聊一聊,因为要管的人,处理的事太多。尤其是詹姆斯-哈登的交易完成后,从内到外,铺天盖地的压力和信息传来。
纳什悲哀地意识到,在球场下,他再无法像球员时期那样,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社团大哥,而是成为一个忙忙碌碌,不停发号施令的办公室主管。因为角色不同了,时代也不同了。
而在熟悉的球场上,情况要更糟一些。做球员时,当他传出一个好球,队友会直接得分,给予简单明了的反馈,他做对了。
可是在主教练位置,当他做出一个决定时,不会有即时的反馈,他需要等待。有时候以为错了,但效果还不错。有时候觉得挺好,可没什么结果。有时候正确不代表胜利,球队的化学反应令人捉摸不透。
而且数据分析总是告诉他,“情况不是你想的那样”,“事实和你的直觉有偏差”,“根据大数据样本,我们应该这么做……”作为曾经的超级巨星,他赖以生存的直觉和经验也在被颠覆。
对于主教练而言,这种无法掌控感其实是常态,可作为球员时,纳什是那个掌控一切的人,这种失控感令他苦恼。难怪总说,优秀的球员难以成为优秀的教练,有人说因为好的球员无法理解普通球员的想法。
恐怕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角色身份的落差感,对比赛的掌控感缺失,以及这个时代变得太快,优秀的球员更容易沉溺在获得成功的时空里,而对于新时代的变化难以适应。
一杯咖啡已经见底,这时,笔记本上弹出一则新闻报道,和篮网有关:《凯里-欧文告诉詹姆斯-哈登,“你是控球后卫,我要打得分后卫”,布鲁克林篮网队确定了球队角色》
是ESPN的报道,他们在昨天球队的适应训练中,对篮网球员进行了简单的交谈和采访,记者肯定询问了队内球权分配的问题,这是哈登被交易到篮网后,外界最关心,也最容易引发质疑的问题。
三个人,球到底够不够分?这也是纳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篇报道一下将纳什拉回到现实,他点开文章看了一眼,欧文明确说他可以打得分后卫,哈登来打控球后卫。来到篮网后,哈登的场均助攻是11次,的确是非常优秀的控球后卫数据。而欧文身上的得分属性,确实比他的组织属性要强的多。
对于这点,纳什没有疑义,欧文、哈登、杜兰特三人目前为止关系是很好的。欧文和杜兰特商量好一起来篮网打球,而哈登和杜兰特的关系自不必说。作为主教练,纳什在公开场合当然全力支持和夸赞三名球员,他们的赛场表现的确没话说,是联盟最好的一批球员。
私下里,当纳什意识到自己无法和每个人成为兄弟、朋友时,他试图和球队最重要的三个人建立紧密的私人关系,但并没有什么进展。不知道是因为年龄,又或者价值观念的问题,纳什能感觉到和他们之间存在着隔阂,这种隔阂导致他们难以真正的交心。
纳什认为自己无法真正理解这一代球员。像凯里-欧文,他在骑士得到了冠军,却突然寻求交易去凯尔特人,然后在凯尔特人又待不下去选择来到篮网。以及来到篮网后又无缘无故因为家庭原因缺席比赛和训练,这一系列的行为令纳什这样的老派球员难以理解,他不明白欧文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凯文-杜兰特是个相对纯粹的人,但他在2016年选择加盟勇士的行为让他背负大量骂声。在圆了冠军梦后他又离开金州来到了布鲁克林,放弃了那个可以建立王朝的超级团队。纳什能理解他想证明自己,可如果是那样2016年你又何必去勇士?
詹姆斯-哈登来到篮网后,很多人议论他和纳什之间的联系,他们都在德安东尼的手下获得过新生,在控球后卫的位置上打出了震撼联盟的表现,纳什也欣赏哈登在传球上的才华。但作为曾经火箭的头号球星,哈登在季后赛中时常流露出的软弱饱受诟病,以及在这次火箭和篮网的交易中,他的行为表现让一切看起来像个闹剧。
纳什无论是离开小牛,还是离开太阳加盟湖人,都和前东家保持着极好的关系。库班为放走纳什感到后悔,而太阳则祝福纳什可以在湖人拿到总冠军。哈登在火箭得到了除总冠军之外的一切,但他像个被宠坏的孩子,接连搞砸了和霍华德、保罗的关系,最终和火箭也闹掰了。
在纳什看来,他们像孩子一样,自我,任性,脾气说来就来。个人生活上也是,他们三个都接近30岁,竟都没有结婚,甚至没有一个稳定的伴侣。当你想坐下和他们聊聊家庭、孩子、责任时,会猛然发现无从聊起,他们对这些根本没兴趣。
当然,他们三人的篮球才华都无可否认,当他们同时在场时,球队的进攻火力强大到难以置信。在这个以进攻为主,火力溢出无上限的时代,他们三人可以光凭进攻就杀死联盟大部分对手。
可是能靠进攻杀死大部分对手,不代表能获得总冠军,因为菲尼克斯太阳曾经也是如此,而他们总是离冠军一步之遥。纳什认为篮网还缺少些什么,不仅是高度,还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冠军必须的东西。但纳什自己也想不清,因为他没有拿过冠军。
不知道为什么,纳什脑海中想起李维。昨晚他看了麦卡利恩发来的视频邮件,大量的数据和切片。说实话,纳什看完没有太深的感触,因为对于防守他真的不太懂。他要是懂,球员时期就不会防守那么差了。不过这个维克托在进攻端,同样有点东西,他很从容冷静,机会把握不错,传球手法差了点。
只是从德安东尼到乌度卡,还有其他助理教练都说他的防守很不错,乌度卡甚至说他开挂了。开挂?什么意思?游戏吗?虽然纳什曾经为EA SPORTS和《FIFA11》拍摄过视频广告,但他本人对游戏的兴趣并不大。这也是上一代球员和这一代的区别,现在年轻球员几乎各个都打电子游戏。
纳什本想把考察和招募的事交给在迪士尼出差的球探组,还有总经理西恩-马克斯,他不想多管。可是想到众人的态度和看法,纳什认为或许自己该积极参与进去,尤其涉及到防守问题。在当下的篮网,太多的人发声,太多人有意见,纳什觉得球队快要没有自己的声音了。
他希望一切按照规章、流程来,问题是篮网就是这么个环境,蔡老板给很多人足够的权限与自由。纳什和蔡老板的关系很好,他了解蔡老板的行事风格,东方式的外柔而内刚。在迎接纳什而炒掉前任主教练肯尼-阿特金森后,其余人几乎一动未动,没有进行任何清洗,所以篮网教练组才如此臃肿庞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