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毒理分析 (第1/2页)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晴岚院”内室只点了一盏如豆的孤灯,昏黄的光晕将顾晚晴的身影拉得细长,投在素白的墙壁上,微微摇曳。
她屏退了所有下人,独自坐在书案前。案上,摊开着几张她凭记忆默画出的信笺图样,旁边则堆满了她从隐秘处取出的医药典籍与几卷泛黄的古旧毒经。
白日里阿竹带回的消息,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层层涟漪。大理寺,李斯的女婿……这些信息让她更加确信,这是一个针对父亲的、蓄谋已久的政治阴谋。而那封“毒信”,便是其中最致命的一环。
必须尽快弄清那毒的来历!
她闭上眼,极力回溯昨夜在父亲书房暗格中,指尖触碰到那封信时的每一个细节。微糙的纸质,异常的墨香……还有,当时借着微弱月光看到的信纸颜色和墨迹状态。
“阿竹。”她忽然轻声唤道。
一直守在门外,心神不宁的阿竹立刻推门进来:“小姐?”
“你过来,”顾晚晴指向案上她默画出的信笺图样,“你昨日在角门,听到禁军提及那封信时,可曾……哪怕远远地,瞥见过那信一眼?任何细节都好,比如,信纸的颜色,墨迹的样子?”
阿竹努力回想,眉头紧紧皱着:“奴婢……奴婢离得远,并未看清。不过,那两个禁军交接班时,其中一个好像随口抱怨了一句,说‘那破信看起来旧巴巴的,纸都黄了,墨也灰扑扑的,倒像是放了多年的样子,真能当证据?’另一个还呵斥他少多嘴。”
纸黄?墨灰?
顾晚晴眼眸骤然一亮!如同黑夜中划过的闪电!
是了!她昨夜在月光下看那信时,就觉得那纸色并非纯白,带着一种不自然的微黄,而墨迹的边缘,也确实似乎比中心颜色更浅,带着一种……近乎干涸血液凝固后的灰败感!
当时她全部心神都被那模仿的笔迹所慑,未及深究这颜色异状。此刻被阿竹的话点醒,这两个细节瞬间在她脑海中放大、串联!
泛黄的纸……发灰的墨……
她飞速地翻阅着面前的毒经,指尖划过一行行艰涩的古文描述。寻常毒物,无论是砒霜、鹤顶红还是断肠草,沾染纸墨,或显现特殊颜色,或带有刺鼻气味,绝难模仿出“年代久远”的自然旧意,更难以做到让银器只是“几乎难以察觉”的轻微反应。
这毒,必定非同一般!
她凝神静思,将自己前世在现代社会零星学到的毒理知识,与这个时代所能接触到的药材特性相互印证。
某些特殊的毒素,并非直接致命,而是会与载体(如纸张、墨锭)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随时间推移,改变其物理性状……甚至,有些毒素本身无色无味,却能催化载体氧化,使其呈现出“自然旧化”的假象……
一个大胆的猜想,如同破开迷雾的灯塔,骤然照亮了她的思绪!
她猛地站起身,走到墙边一个不起眼的药柜前,打开最底层一个紧锁的小抽屉。里面并非药材,而是几块颜色、质地各异的墨锭,以及一些裁剪好的、不同产地的宣纸样本。这是她平日里研究药物与载体反应时收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