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冷院处境 (第1/2页)
茯苓抓药回来后,顾晚晴仔细检查了药材,确认无误才让她去煎药。小丫鬟虽然满腹疑惑,但见小姐神色坚定,也不敢多问。
夜幕降临,将军府渐渐安静下来。顾晚晴靠在床头,闭目梳理着脑海中纷乱的记忆。
原主顾晚晴,镇国大将军顾烨的嫡长女,本该是府中最尊贵的小姐。然而生母沈氏在她五岁时病逝,不久后父亲便续娶了柳氏。柳氏出身不高,是已故老太尉的庶女,却极懂得讨好顾烨,又接连生下二子一女,逐渐在府中站稳了脚跟。
记忆中的父亲顾烨,是个重武轻文、崇尚实用的武将。他对子女的关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为家族带来利益。原主聪慧敏感,却因母亲早逝、外祖家式微而得不到父亲的重视。而庶妹顾婉儿,因与礼部侍郎之子定亲,被视为有用的联姻筹码,反而更得父亲青睐。
“真是讽刺。”顾晚晴轻嗤一声。在这个时代,女子的价值竟如此直白地与婚姻和政治联姻挂钩。
她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色中的小院显得格外冷清,与记忆中顾婉儿那处临近主院、花木繁盛的住所形成鲜明对比。
这处名为“静心苑”的院子,表面上说是为了让体弱多病的嫡女静养,实则偏僻冷清,距离主院和顾烨的书房都有相当一段距离。原主平日里难得见到父亲一面,偶尔家宴上见面,也因柳氏“体贴”的安排,座位离父亲远远的。
“小姐,夜风凉,您病刚好,可不能吹风。”茯苓拿着一件披风走过来,轻轻为她披上。
顾晚晴转头看她:“茯苓,我病着的这些天,父亲来看过我吗?”
茯苓神色一僵,低下头小声道:“将军...将军忙于军务,但派人来问过几次...”
“也就是说,他没亲自来过。”顾晚晴语气平静,听不出喜怒。
茯苓急忙解释:“小姐,将军是真的忙,边关刚传来消息,说是有些不安宁,皇上近日频频召将军入宫议事...”
顾晚晴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说。她不是原主,不会为了父亲的冷落而伤心。只是她必须认清现实:在这个府中,她名义上是尊贵的嫡女,实则无依无靠。
“我弟弟明睿呢?他怎么也没来看我?”顾晚晴想起记忆中那个小她三岁的胞弟。
茯苓的脸色更加为难:“二少爷...被夫人安排在竹墨堂闭门读书,说是即将科考,不能分心。夫人还特地请了位有名的大儒来教导...”
顾晚晴眼神一冷。柳氏这一手真是高明,以“为弟弟好”为名,将他们姐弟隔离开来。顾明睿是沈氏留下的唯一儿子,也是将军府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若他将来出息,本该是顾晚晴最大的依靠。可现在,柳氏将他牢牢控制在手中,又让他与姐姐疏远,这盘棋下得可真够深的。
“小姐,您别难过...”茯苓见顾晚晴沉默不语,以为她伤心了。
顾晚晴却轻轻笑了:“我不难过,只是看清了一些事情。”
她走到书案前,原主的笔墨纸砚都摆得整整齐齐。随手翻开几本书,上面有原主娟秀的批注,见解独到,可见确实聪慧。可惜,这些才华从未被父亲看见,或者说,父亲根本不在意。
“茯苓,我有些饿了,去准备些点心吧,简单些就好。”顾晚晴吩咐道。
茯苓应声退下。顾晚晴则继续在房中翻看,试图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在一个不起眼的抽屉里,她发现了一本旧医书,书页已经泛黄,上面有许多草药图样和注解。翻开扉页,上面有一行娟秀的字迹:“赠爱女晚晴,愿汝安康——母沈氏留。”
这是原主生母留下的遗物。顾晚晴轻轻抚摸着那行字,心中涌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她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和情感,对这位早逝的母亲有着复杂的感情。
随手翻看医书,顾晚晴惊讶地发现,这个时代的医药知识比她想象的要先进许多。书中记载的许多草药和配方,与她前世所知的中医药理有相通之处。
“有意思。”她喃喃自语。作为生物制药专家,她对医药有着本能的兴趣。或许,这本医书和她前世的专业知识,能在这个世界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茯苓端着点心回来时,看见顾晚晴正专注地阅读医书,不由得惊讶道:“小姐,您怎么想起看这个了?您以前不是说这些枯燥无味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