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懊悔 (第2/2页)
她估计父亲的案子没有进展,否则石家怎敢如此嚣张?石宝生也没必要藏着掖着,生怕旁人知道他是薛七先生的弟子。
她父亲的恩师黄山先生,在京城还是有几个旧门生的,与她父亲关系还不错。只要父亲不是罪人之身,这些师兄们不至于对他的弟子不闻不问。
而只要石宝生联系上任何一位师门长辈,她住在石家,就不可能未有耳闻。
估计,上辈子由于遇害的县令是没有家世背景的汪老县令,官职最高的李老知州家人又无意追究,因此朝廷早早定下了罪名,便再无人翻案了。
即使耿大将军很快兵败滹沱河,朝中也无人多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她上辈子孤苦无依也就罢了,与她父亲同时遇害的李老知州、黄老翰林等人,又不是没有子孙亲友,难道他们也能接受先人蒙冤而死?
最要紧的是,若洪安所杀之人都被朝廷认定是附逆罪人,那他们的子孙后代便要受牵连,还如何读书科举?
就算是忙着守孝,李家黄家等人也不可能无动于衷,老老实实接受罪属身份吧?
耿大将军都兵败失势了,他们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实情到底是怎样?
薛绿心中懊恼不已。她上辈子失去父亲后,只顾着伤心难过,不曾跟着大伯父与堂兄到县里来打听消息,自然也不知道仇人的姓名来历。
等知道要逃亡时,她又仓皇无措,不知该往何处去,糊里糊涂的就听了奶娘的劝说,辞别族中亲人,投奔未婚夫一家去了……
杀父大仇还不知道要如何报呢,她也没多打听几句,实在是太过不孝了!
薛绿咬了咬牙,便转头对薛德民道:“大伯父,大哥说得有理,咱们眼下虽做不了什么,但有些事也该提前准备起来。
“趁着朝廷还未有定论,我们赶紧去德州托人往京中递话喊冤吧?就算我们敌不过耿大将军的权势,好歹要把案子拖一拖,拖到战事结束再说。
“如今王老县丞在县衙主持大局,索性咱们就把路引也一并办好了,省得改日还要再跑一趟。”
薛德民想了想:“我不知道案子能不能拖,但路引确实得尽快办好。倘若真的到了要逃命的地步,有路引也方便些。
“我这就去找人,各方向的路引都办几张。这事不必惊动王老大人,给吏员塞钱即可。哪怕将来事发,也不会连累了老大人。”
薛德民很快又下了车。
薛长林正要靠在车壁上好好歇歇,瞥见堂妹要下车,忙问:“十六娘,你要去哪里?”
“我去找谢家的人。”薛绿答道,“谢家世兄来春柳县前,会先经过德州拜访师门长辈。我想打听那家人的地址,最好再问谢家要一张名帖。
“等我们到了德州,先设法与谢世兄见一面。若论京城的人脉,我们谁都比不上谢家。”
再者,洪安与谢怀恩之间是否有仇怨,她这个外人不得而知,谢家人总归是清楚的。
就算两人之间无仇无怨,谢怀恩纯粹是遭了池鱼之灾,她也得让谢家更多地参与进来。
谢家管家能与知府通信,有门路打听到消息,比薛家的人脉强多了。
既然眼下谢家无人拿主意,谢咏又不知几时才到,她就得另想办法,而不是呆等结果。
上一世洪安颠倒黑白,她无计可施。这一世有了谢怀恩,便是她破局的最大希望了。她无论如何也得让谢家多出一分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