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走入唐宋诗词的河流 > 第九十一章 张籍:从穷书生到“张水部”

第九十一章 张籍:从穷书生到“张水部”

  第九十一章 张籍:从穷书生到“张水部” (第2/2页)
  
  张籍倒是不怎么在乎别人怎么叫他。有朋友劝他:“要不你跟韩先生说说,让他帮你换个轻松点的官,至少能多挣点钱看病。”张籍摇摇头:“韩先生已经帮我够多了,我不能再麻烦他。再说,这太祝的活儿虽然小,但也是正经差事,我干好自己的本分就行。”
  
  就这么着,他在“穷瞎张太祝”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里,他穷得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眼睛疼得整夜睡不着,但从来没放弃过写诗。他的诗里全是老百姓的苦日子: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
  
  没有华丽的辞藻,全是掏心窝子的话,就像他自己的日子一样,苦,但真实。
  
  有人问他:“你都这样了,还写这些干啥?”张籍笑了笑,眼睛眯成一条缝:“我见过太多像我一样的苦人了,我不写,谁替他们说话?”
  
  五十岁才“转运”:当上官了,心却淡了
  
  张籍的“转运”,来得比谁都晚。直到他五十岁那年,也就是元和十五年(820年),他才终于从从九品的太祝,升到了国子监助教——虽然还是个小官,但至少不用再天天搞祭祀了,还能教学生读书,俸禄也涨了点。
  
  这之后,他的仕途才算慢慢顺了起来。没过几年,又升了水部员外郎,管的是水利、漕运这些事,虽然还是不算大官,但好歹有了实权,人们也不叫他“穷瞎张太祝”了,改叫“张水部”——这称呼,听着就比之前体面多了。
  
  再后来,他又升了主客郎中,最后官至国子司业,从四品——这在唐朝,算是中层官员了,比他当年那个从九品的太祝,简直是天壤之别。
  
  按说五十岁才熬出头,该好好享受享受了吧?可张籍偏偏不。他当了大官,还是住在之前那个小破屋里,没买大房子,没娶小老婆,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写诗、看书,跟当年那个穷书生没啥两样。
  
  有一次,韩愈约他出去踏春,说长安城外的花开得正好,一起去喝酒赏景。韩愈是他的恩人,换别人早就满口答应了,张籍却婉拒了。他给韩愈回了首诗,里面有两句:
  
  “家贫无易事,身病足闲时。”
  
  意思是我家里穷,没那么多闲钱出去玩,身体也不好,还是在家待着舒服。
  
  韩愈看了诗,笑着摇摇头:“这张籍,还是老样子。”其实韩愈知道,张籍不是真的“家贫”,也不是真的“身病”,是他看透了官场的热闹,不想掺和了。
  
  年轻时,他也想过当大官,想过光宗耀祖,想过让自己不再受穷。可十年“穷瞎张太祝”的日子,把他那点“仕途心”磨得差不多了。
  
  他见过官场的尔虞我诈,见过有人为了升官不择手段,也见过自己身边的朋友因为官场争斗家破人亡——相比这些,他觉得能安安稳稳地写诗、教学生,已经很满足了。
  
  他晚年写过一首《闲居》:
  
  “东城南陌尘,紫幰与朱轮。
  
  尽说无多事,能闲有几人。
  
  唯吾知此趣,归卧养天真。
  
  笑谢桃源客,花时不放身。”
  
  诗里的“闲”,不是无所事事的闲,是历经磨难后的通透——知道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才是真的“闲”。
  
  他当了国子司业后,教学生有个规矩:不管学生家里有钱没钱,不管有没有背景,只要肯读书、人品好,他就倾囊相授。
  
  有个学生家里穷,交不起学费,想退学,张籍知道了,不仅免了他的学费,还经常把自己的粮食、衣服拿给他。学生感激地说:“先生,您以后有啥吩咐,我一定照做。”张籍摆摆手:“我不用你做啥,你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好人,别像我当年一样苦,就行了。”
  
  寒士的“坚守”:不是熬官,是熬心
  
  张籍活了七十多岁,在唐朝算是长寿了。他去世后,没留下啥家产,留下了一堆诗稿——后来被编成了《张司业集》,流传到现在。
  
  有人说,张籍这辈子,就是个“苦命人”:年轻时穷,中年时病,五十岁才熬出头,好不容易当了大官,还不懂得享受。张籍不这么觉得,他的诗里,从来没有过抱怨,只有对生活的认真,对老百姓的同情,对朋友的真诚。
  
  他的“挣扎”,不是为了当官发财,是为了能在苦日子里活下去,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他的“坚守”,不是为了熬到高位,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初心——不管穷还是富,不管瞎还是不瞎,都要做个好人,写好诗。
  
  中唐那会儿,像张籍这样的寒士有很多,大多数人要么在苦日子里沉沦了,要么为了当官变了心,张籍像一根硬骨头,在风雨里熬了一辈子,愣是没弯。
  
  他的诗里有句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很多人以为是写爱情的,其实不是——那是他写给藩镇节度使的,拒绝人家的拉拢。那会儿藩镇势力大,很多人都想靠藩镇升官,可张籍不,他宁愿当他的小官,也不跟藩镇同流合污。这就是他的“坚守”——不是不懂变通,是有自己的底线。
  
  现在我们读张籍的诗,读的不只是“洛阳城里见秋风”的乡愁,不只是“君知妾有夫”的刚烈,更读的是一个寒士在乱世里的挣扎与坚守。
  
  他这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当过大官,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用一辈子告诉我们:苦日子不可怕,可怕的是丢了初心;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丢了骨气。
  
  就像长安城墙根下那个曾经冻得缩脖子的年轻人,怀里揣着的不是诗稿,是一颗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心。这颗心,比任何大官、任何财富都珍贵,也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动人。
  
  张籍的一辈子,是中唐寒士的缩影,更是一个普通人用“坚守”写就的传奇——不是所有传奇都要波澜壮阔,有时候,把苦日子过成诗,把初心守到底,就是最大的传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