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叛逆 (第1/2页)
周清点了点头,说出宋公子对司马姑娘一往情深之事。
司马白淡淡笑了笑,没再言语。
周清也不便再问,后来他觉得时机成熟,忽然问道:“司马前辈,你武功深不可测,对吗?”
司马白先是一惊,沉默片刻后笑道:“何以见得?”
周清道:“我看过你卖艺,感觉到你一定是位武林异人。至于什么原因,我也说不明白。”司马白笑道:“说不明白,那就谈谈感觉吧!”
周清道:“那天在小镇上我看你卖艺,当时你演练了一套拳法,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招。”司马白道:“原来如此,卖艺是我谋生的手段,创了几套拳脚功夫,比比划划逗大家乐一乐而已。不值一提。”
周清道:“不是,绝不是逗大家乐一乐的功夫。”
司马白微微一怔,笑道:“莫非你看出了些门道?”
周清点点头,道:“我记下的三招很古怪,其中很有玄妙,这三招招式简单,看似平常,却暗藏杀机,式式实用,毫不拖泥带水,专攻击对方要害部位,决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
司马白默默点了点头,想道:“他还真看出了点门道。”于是微微笑了笑,示意周清继续说下去。
周清道:“这三招分别由推、掏、摔为主,辅以腾、挪、闪。再与你那双充满仇恨的眼神交融在一起,出神入化;威力爆发,眼前一座大山仿佛就能被你推倒。”
司马白认真听了周清的讲解,寻思:这小伙子悟性极强,莫非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传人?当下笑道:“比武对敌,情势瞬息万变,斗智也要斗勇,仅靠招式是很难取胜的。以此来断定我是武林高手,难以让人信服吧!”
周清道:“司马前辈,我明白这个道理,比武对敌,重在气、心、眼、谋、勇,即气势要盛,心要平和专一,眼明手快,有勇有谋……。”
没待他说下去,司马白已对周清另眼相看了。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想道:“难得,难得,他一定是个可塑之材。”
于是说道:“知易行难,一个人可以懂得很多武学玄理,学很多招式,也可以创很多招式,但真正决定武功高低的还是如何灵活运用所这些招式,如何审时度势,尽快发现对手的破锭,进行克制。”他又沉吟一阵,仰天叹道:“如今很多人练功都不屑使用刀、剑了,有人认为刀、剑高贵,有人认为刀、剑庸俗。都去练一些新奇的武功,什么钩呀,斧呀,钗呀之类的,越奇越好。
前些年,大名府樊大侠一腿扫天下,人们争相练腿功。后来南阳卧龙派孔掌门的‘混世魔王斧’在一次英雄大会上三斧威震群雄,人们又争相用斧头作兵器。宋掌门本是用刀作兵器,可他又鬼使神差般创出一套钩法来,居然还刀、钩合使,看起来他风光无限,实际上不伦不类,弱不禁风,真让人哭笑不得。
也有的人过份注重招式的华丽,画蛇添足,忽视了武功本身的威力所在。还有的人不走正道,干脆练些邪门武功,细细打听打听,江湖上不知有多少人为练功而走火入魔,致伤致残,这是何苦呢?回头看看,樊大侠也好,孔掌门也罢,他们出其不意,可以在江湖上风光一时,但终究只是昙花一现,不久就销声匿迹了。因此,习武不一定要求新,求奇,求怪。但必须求稳,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练成了上乘武功,飞花摘叶都可以伤人。据我所知,洛阳雷振声就是借用传统武学中‘借力还力’之道,通过翻新和完善,创出一套葫芦掌法,不出意外,可以傲视群雄。”
周清顿有‘听他一席话,胜练十年功’之感,连连点头称是,随后又道:“司马前辈,我曾用那三招拣回一条性命。”
司马白怔了一怔,想道:“他真学会了?何不看看他究竟学得如何?”当下笑道:“此话怎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