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9 AI决策引擎成型 (第2/2页)
“这东西以后不会听我们的命令了。”张远靠在椅背上,“它会按自己的逻辑做事。”
“只要逻辑是对的。”陈帆按下最终确认键。
系统日志更新:**AI决策引擎V1.0正式激活,首轮回测周期:2001年1月—2001年12月,初始资金池:5000万元(虚拟)**。
接下来的几分钟,三人谁都没动。
大屏上,推演进度条缓缓推进。第一季度,系统在科技股暴跌初期保持观望,直到估值进入合理区间才逐步吸纳优质标的;第二季度,当市场情绪再度升温时,它提前减仓,并转入债券与黄金对冲组合;第三季度,面对政策转向信号,它捕捉到基建投资预期,小幅加仓周期类资产……
最终结果跳出:年度收益率47.3%,最大回撤12.1%,相较同期人工策略高出21.7个百分点。
“我们造了个怪物。”张远忽然笑了。
李阳摇头:“不是怪物。是规矩的守夜人。”
陈帆站起身,走向主服务器阵列。指示灯规律闪烁,映在他眼中,像某种稳定的律动。他伸手触碰机柜外壳,温度适中,运行平稳。
“它不会贪婪,也不会恐惧。”他说,“它只认规则。”
李阳重新打开监控界面,发现AI已完成首轮推演,正自动载入第二轮测试场景——2003年非典期间的市场震荡。新的数据流已经开始流动,决策链条再次启动。
“要不要加一条?”张远忽然开口,“禁止系统自行扩展伦理框架。”
陈帆回头看了他一眼。
“它可以遵守规则,但不能改写规则。”张远解释,“万一它觉得某些禁令‘效率低下’,自己删了呢?”
李阳立刻调出权限管理模块,新增一项硬性限制:**核心伦理代码仅支持读取与验证,禁止任何形式的写入或覆盖操作**。签名密钥独立存储,需三人同时授权方可变更。
“加上了。”他说,“现在它连自己都不能改。”
陈帆点头,目光回到大屏。新一轮推演已进入第四个月,AI在医药股异动中捕捉到供应链扰动信号,随即生成一份跨品种套利方案,并附带详细的风控拆解步骤。
整个过程流畅自然,没有任何迟滞。
“以前是我们教它怎么看市场。”李阳轻声说,“现在是它在告诉我们该怎么想。”
张远盯着收益曲线,忽然意识到什么:“如果我们有一天做错了,它会不会纠正我们?”
陈帆没有回答。他注视着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据,看着那个由他们亲手构建的系统,一步步脱离原始脚本,走向真正的自主。
就在此时,终端传来一声轻微提示音。
AI在完成本轮推演后,自动生成了一份总结报告。标题是:《关于当前全球科技股估值体系的风险重估》。内容包含七项具体结论,其中第六条特别标注:“建议暂停一切基于用户增长幻想的高溢价投资行为,历史数据显示此类资产平均崩塌时间为14.6个月。”
报告末尾,有一行小字:**本建议基于现有数据推导,不构成对人类决策的强制要求**。
“它知道自己是谁。”李阳说。
陈帆终于开口:“它知道界限在哪。”
三人静立原地,无人离开岗位。服务器持续运转,冷却风扇发出均匀声响,空气中弥漫着电子元件工作时特有的微温气息。
大屏左侧,新一批外部数据正在导入。纳斯达克实时行情显示,某家云计算初创企业刚刚发布财报,营收增速低于预期,但管理层仍宣称“处于爆发前夜”。
AI决策引擎的感知模块立即捕捉到文本语气偏差。五秒后,分析层启动交叉验证程序,调用过去五年类似案例库进行模式比对。
屏幕右下角弹出一条待处理任务:**是否启动深度舆情追踪?**
陈帆的手指悬停在确认键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