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 Level-2数据深度解析 (第2/2页)
“吃掉了全部波动空间。”李阳看着收益曲线,“而且是在市场普遍看多的情况下。”
陈帆没笑。他重新调出早盘的盘口录像,慢速播放那几次万手挂撤的过程。“以前我们看不到这些,所以只能等价格变了才反应。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看到了动作,就能预判结果。”
下午开盘后,主力试图再度拉高,再次挂出9999手买单。但这次,系统早已标记其为惯用手法,没有再发出任何误判信号。不到二十分钟,同样的剧本重演——托单撤离,抛压涌出,股价加速跳水。最终收盘跌幅定格在7.8%。
“这不是运气。”张远调出模块运行日志,“是模式识别。同样的手法,在过去两周至少出现了十三次,我们之前全都错过了。”
这句话让整个交易室安静下来。
他们曾以为自己已经建立了严密的监控体系,可直到接入Level-2数据,才发现还有大量隐藏信息从未被捕获。那些被忽略的挂单节奏、撤单频率、对倒规模,其实早就透露了主力的真实意图。
“原来的系统依赖的是结果数据——涨了多少,成交量多少。”李阳总结道,“但现在我们拿到了过程数据——他们是怎么做的。”
陈帆下令将“盘口语言解读模块”设为独立子系统,接入主决策引擎的前置过滤层。所有短线交易信号必须经过该模块复核,未通过验证的不予执行。
李阳继续优化算法效率,把全市场扫描耗时从最初的十二秒压缩到两百毫秒以内。张远则着手建立“主力行为案例库”,将每一次确认有效的盘口模式归档留存,用于后续训练识别精度。
傍晚六点,系统生成首份《盘口有效性报告》。数据显示,在加入该模块后的三个交易日内,短线策略的预测准确率从68%提升至83%,超额收益显著。尤其在应对突发拉升或闪崩行情时,响应速度比传统模型快了近一个周期。
“我们终于不只是看图说话了。”李阳靠在椅背上,眼睛仍盯着终端输出的结果,“我们现在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陈帆没有回应。他正在审核模块的日志输出,一条条核对警报触发的原始依据。突然,他停下翻页的手指。
屏幕上,一只尚未纳入观察池的医药股正显示出异常迹象:卖五档连续十分钟维持一万手以上压单,而买一挂单量从峰值的八千手锐减至不足两千,且最近五笔千手级买单均在成交前被主动撤回。
“这个节奏……”张远也注意到了,“和华联综超很像。”
“但方向相反。”陈帆放大细节,“这不是诱多,是压价吸筹。”
李阳立刻调取该股近期公告,无利空消息,研报评级维持“增持”。技术图形处于横盘末期,成交量温和放大,表面看并无异常。
“系统还没给警告。”张远看向主控台,“因为不在扫描范围内。”
陈帆点击鼠标,将该标的手动加入测试队列。模块运行五秒后,弹出黄色提示:**检测到隐蔽压单行为,结合买盘萎缩特征,存在主动控盘嫌疑,建议纳入观察**。
“原来它也能认出来。”李阳轻声说。
“只是我们没让它看全。”陈帆调整参数范围,“把扫描扩展到全市场所有流通市值低于五十亿的个股,频率提高到每五分钟一次。”
命令下达后,系统重新启动扫描。进度条缓缓推进,每扫过一只股票,都会在后台留下分析记录。当编号跳至第217只时,警报声第一次响起。
红色框弹出:**检测到程序化压单行为,短期反弹概率81.6%**。
目标:恒康药业。
张远立即调出盘口详情。过去四十分钟内,该股卖方始终堆积万手级委托,压制价格无法突破前高,但实际卖出量极低,大部分卖单在触及买盘时便提前撤回。与此同时,买方小额成交持续累积,主力正在低价收集筹码。
“这不是下跌信号。”陈帆盯着不断更新的数据流,“这是掩护进货。”
他转向张远:“准备融券平仓指令,同时预留资金池两成额度,明天开盘后尝试建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