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 张远模型立大功 (第2/2页)
没人庆祝。陈帆调出双模型对照报告,让周婷的情绪指数和李阳的技术面模块回溯过去五天的信号状态。两个系统均未发出买入或持有建议,虽未预警下跌,但也未给出错误指引。
“至少没拖后腿。”李阳承认,“张远这个模型,确实抓到了些别人没注意的东西。”
当晚周会,陈帆在系统后台新建了一个模块入口,命名为“蓝筹估值监控”,并将张远的三因子模型设为默认算法。模块权限开放至核心组,数据更新频率设为每十分钟一次。
“从下周开始,试行‘模型轮值制’。”陈帆宣布,“每个月第一个交易周,由不同成员主导策略方向。张远是第一个。”
“我?”张远愣了一下。
“你做的模型,你最清楚边界在哪里。”陈帆看着他,“轮值期间,你负责每日晨会推演,提出至少一项可执行预案。当然,决策还是集体定。”
周婷当场起草《模型责任书》模板,规定所有独立预警必须附带逻辑文档、参数说明和最小回测周期记录。文件上传内网时,她特意加上了数字签名功能,确保每次提交都能追溯到具体负责人。
李阳提出疑问:“万一某个人的模型连续出错呢?会不会影响整体节奏?”
“所以要有轮替。”陈帆答,“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准,但多个视角轮流主导,反而能避开盲区。而且——”他顿了顿,“我们现在不怕犯错,怕的是不敢试。”
会议结束前,张远主动申请增加一项任务:将三因子模型扩展至全部上证50成分股,建立批量扫描机制。他承诺三天内完成初版。
“别急。”周婷提醒,“先把你现有的文档补全。责任书第一条就是‘可追溯’。”
“我知道。”张远点头,“我已经在写了。”
散会后,其他人陆续离开,只有陈帆和张远留下。服务器风扇轻响,屏幕上还在滚动今日操作归因分析。
“其实我昨晚改过两次参数。”张远忽然开口,“第一次是因为数据延迟,第二次是发现权重分配在极端行情下会失衡。我没来得及报备。”
陈帆看了他一眼:“现在说了就行。以后改动,哪怕再小,也要记进日志。不是信不过你,是制度要立得住。”
“明白。”张远打开新文档,在标题写下:“三因子模型v1.2_修订记录”,然后逐条录入变更内容。
陈帆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原有的“信息、权限、责任”下方,添上一行字:**能力必须匹配责任**。
他圈住“能力”二字,画线连接至“责任”,中间标注“验证→授权→轮值”。
回到座位时,系统弹出提示:**蓝筹估值监控模块初始化完成,首批47只股票扫描中……**
进度条缓慢推进。当扫描到第38只时,模型再次亮起黄灯:中国石化估值偏高,流动性趋弱,主力持仓松动。
张远注意到这个信号,没有立即说话,而是先调出原始数据流,核对采样时间戳是否同步。
陈帆瞥了一眼警报框,转头看向张远。
张远点点头,打开录音文档,开始口述第一条正式预警记录:“编号MD-076-A,标的:中国石化,触发条件:三因子综合评分≥85,建议纳入观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