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套利空间瞬间湮 (第1/2页)
警报声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划出一道尖锐的弧线。陈帆的手指悬在通讯内线按钮上方,目光却已移向主屏右下角那条跳动的红字提示:**“97国债(4)转债溢价率异常,当前偏离理论价+3.1%。”**
他没有按下呼叫键。
手腕一转,鼠标迅速切入债券分析模块。屏幕瞬间切换为多维图表界面,一条陡峭上扬的曲线刺入视野——这是过去四小时内的溢价走势。买盘堆积明显,成交量在最近一轮竞价中突然放大两倍,而卖方挂单深度却在持续萎缩。
“张远!”陈帆声音不高,但像刀锋切进空气。
趴在桌上的张远猛地抬头,手肘碰倒了水杯,液体顺着键盘边缘滴落。他顾不上擦,一把抓过交易终端,手指已在登录框输入密码。
李阳睁开眼,没说话,直接调出数据源监控面板。他的指尖在几行代码间快速扫过,确认抓取链路无误。“数据真实,不是延迟或错包。”他说,“爬虫节点回传三次校验,结果一致。”
“不是误报。”陈帆盯着回测窗口弹出的结果——0.5秒内完成的历史信号比对显示,类似形态在过去五年出现七次,平均持有时长8分12秒,收益区间8.6%至10.3%,最大回撤不足1.3%。
“启动A类协议。”他下令,“现券建仓,期货对冲,资金池调用五十万,拆单执行。”
张远点头,双手已在键盘上敲击下单指令。李阳同步打开模拟交易通道,预设空头仓位参数。系统自动接入交易所接口,开始测算最优拆分比例。
“流动性正在下降。”李阳盯着委托队列,“三分钟前买一档还有两千手,现在只剩六百五十七手。价格冲击风险升高。”
“那就更快。”陈帆调出服务器资源监控,SGI工作站的算力负载瞬间飙升至78%。系统根据实时盘口动态生成十七笔买入订单,每笔金额控制在三十万元以下,规避大额申报触发监管预警。
第一笔成交价103.45元,撮合时间0.37秒。
第二笔103.51元,延迟略高,因网络波动导致请求重发一次。
张远紧盯成交回报,每确认一笔,就在记录表打钩。他的呼吸逐渐变浅,额头渗出细汗。当第十二笔成交刷新时,买一价已跳升至103.76元。
“成本在爬。”他说。
“继续。”陈帆盯着溢价率曲线,“只要还没回落,就说明还有人愿意抬轿。”
第十七笔成交于103.82元,耗时4分53秒。系统立即汇总持仓信息,计算对冲量。李阳点击确认,期货端十手中证500股指空单同步锁定,等额面值反向覆盖。
整个建仓过程结束,总耗时7分21秒。
屏幕上,溢价率仍在惯性冲高,短暂触及3.4%后开始拐头。陈帆没有松懈,将平仓条件单设置在103.98元价位,触发机制为连续三秒成交均价不低于该值。
时间一分一秒推进。
实验室只剩下键盘轻响和风扇低鸣。张远靠在椅背上,手指微微发抖,眼睛仍死死盯着价格变动栏。李阳重新检查日志流,确保每一笔回传数据都被完整记录。
第六分钟,买盘力量骤减。一笔两千手的大卖单直接砸穿买一档,价格瞬间回落至103.65元。
“要走了。”李阳低声说。
第七分钟,系统发出提示音:**“条件满足,平仓指令已发送。”**
交易终端弹出确认框——现券全数卖出,成交均价103.98元;期货端同步回补,盈利锁定。
扣除手续费与滑点损耗,净收益率定格在**12.7%**。
从警报响起,到资金落袋,全程**9分48秒**。
张远长长吐出一口气,整个人瘫进椅子里,手里还攥着那张写满数字的草稿纸。“成了……真他妈的成了。”他声音发虚,“五十万变五十六万三千,就这么几分钟。”
李阳没笑。他正调取后台交易时间轴,眉头越皱越紧。“不对。”他说,“有人比我们早。”
陈帆转头:“什么?”
“我查了交易所逐笔数据。”李阳放大时间刻度,“有一个自营账户,在我们第一笔成交前**2分13秒**,已经买入三百手‘97国债(4)’,手法一样——小额拆单,快速吃进。而且是在溢价刚突破2.8%的时候动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