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ISDN的畅通:速度的飞跃 (第2/2页)
负责人眯起眼:“比卫星行情快?”
“传统卫星推送有编码、上行、转发、解码四道环节,端到端延迟普遍在15秒以上。”林悦在一旁补充,“我们直连交易所前置机,路径更短。”
负责人没说话,只是盯着“陆家嘴”的模拟交易窗口。系统刚刚发出买入信号——早盘量能突增,价格突破昨日高点,委托买盘持续加码。信号发出后第9秒,股价开始拉升。
“试试压力情况。”
陈帆启动全速测试,将过去一周的高频波动行情导入模拟环境。系统开始连续接收密集数据流,预测模块高频响应。
运行到第三分钟,异常出现了。
一条来自某营业部的错误报单混入数据流:一笔“陆家嘴”的成交价被录为**999.99元**,瞬间拉高均价。预测曲线剧烈上扬,几乎触达自动止损阈值。
“要爆了!”负责人脱口而出。
陈帆迅速调出过滤规则模板,参考林悦之前整理的手册内容,在数据预处理层插入标准差校验逻辑:任何偏离过去一分钟均值三个σ以上的数值,自动标记为异常并剔除。
程序重新运行,那条千位级报价被精准拦截。预测曲线恢复平稳,仅在数据抖动瞬间出现轻微波动,随即回归正常轨道。
“这招管用。”负责人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72小时,系统以全速状态持续运行模拟交易。标的锁定“陆家嘴”,策略基于量价共振原理:当成交量突增超过前一时段均值两倍,且价格站稳分时均线之上时建仓;卖出条件设定为涨幅趋缓、卖一档挂单量突然放大。
三日后,账户虚拟资金从100万增长至118万,复合收益率18%,最大回撤不足4%。
“比上次高了六个百分点。”负责人看着收益曲线,语气里多了些认可,“响应速度确实压下去了。”
“专线带来的不只是带宽。”陈帆指着后台日志,“是整个数据闭环的重构。从前我们追着市场跑,现在至少能踩准它的呼吸节奏。”
负责人点点头,临走前留下一句话:“下周科委评审会,把这个测试结果带上。”
门关上后,实验室恢复安静。服务器风扇低鸣,指示灯规律闪烁。
林悦看了眼时间,将近下午五点。她没动,只是问:“下一步?”
“多线程预测。”陈帆已经打开了新项目文件,“不能只盯一只股票。十个,二十个,同时推演。”
他新建了一个类库,命名为“MultiPredictor_Core”。界面还没搭好,只有命令行窗口跳出一行提示:
> 初始化成功。支持并发实例数:8。
林悦看了一会儿代码结构,忽然说:“如果同时跑太多,内存怕是扛不住。”
“那就拆。”他说,“每个进程独立分配资源,失败也不影响整体。”
她点头,顺手把自己的掌上电脑连上调试端口,开启远程日志监听。屏幕右下角跳出一个绿色小标,显示“协作者在线”。
陈帆继续敲击键盘,函数名一个个列出来:StartNewThread、SyncWithDataSource、PushToCache……
突然,主屏幕弹出一条警报:
> 警告:内存占用已达87%,建议释放非核心进程。
他扫了一眼任务管理器,发现是刚才的测试残留进程未完全关闭。他手动终止两个旧线程,重新启动调度器。
绿色曲线再次浮现,这次是两条平行的趋势预测线,分别对应“陆家嘴”和“深发展”。
“能跑。”他说。
林悦盯着那两条逐渐分离的轨迹,轻声问:“你打算让系统看多远?”
陈帆停下敲字的手,看了眼窗外。暮色已经漫上来,玻璃映出房间里的冷光。
“不是我看多远。”他说,“是它能不能自己找到下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