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 系统使用指南的完善:用户的体验 (第2/2页)
附件是一张交易记录,时间戳清晰。买入点选在早盘震荡期,卖出时机卡在午后冲高回落前。操作路径完全符合指南中“趋势初显→量能确认→预判离场”的流程。
陈帆盯着看了很久。
他打开聊天窗口,回了一句:“不是我该请吃饭吗?毕竟是你写的指南。”
消息发出后,他重新打开《系统使用指南》电子版,在首页空白处加了一行小字:
“版本V1.0——首份由用户验证的生存手册。”
窗外夜色浓重,楼下街道早已安静。他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又睁开。身体疲惫,但思维仍停留在刚才那条交易路径上。一个不懂编程、没参与开发的人,仅凭一份文档就能独立完成盈利操作——这意味着系统不再是黑箱,而是可以被理解、被复现的工具。
他调出用户操作日志,筛选今日新增行为记录。六位成员共发起37次测试运行,成功率达89%。其中有三次中断,原因均为未按指南执行前置校验。但他注意到,第二次尝试时,同一人已能自行对照文档解决问题。
这比预测精度提升更有意义。
手机震动了一下。新消息来自林悦。
“你说得对,它能被教会。”
他没急着回复,而是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User_Feedback”。把她的邮件原文、王浩的截图、培训现场的截图打包存入。然后打开日志文档,写下新的一行:
“2003年4月16日,系统首次实现跨个体知识传递。使用者:王浩。依据材料:《系统使用指南》V1.0。结果:独立完成交易闭环,实现正向收益。”
写完,他抬头看向主屏幕。实时数据流仍在滚动,预测模块稳定运行。右侧窗口显示着远程访问状态——林悦的设备仍在线,IP地址来自她常用的办公网络。
他打字:“下一步,让十个人都能做到。”
刚按下回车,实验室门被推开。
林悦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保温袋。她没穿外套,头发微乱,像是刚赶过来。
“你没走?”她说。
“等你消息。”他答。
她走近,把保温袋放在桌上,“给你带的粥。冷了我再热。”
他没动,只是看着她。
“怎么?”她问。
“王浩的事,谢谢你。”
“谢什么。”她拉开椅子坐下,“我只是写了该写的东西。能用,是因为系统本身没问题。”
他摇头,“不是谁都愿意花时间去写的。”
她笑了笑,没接话,转头看向屏幕,“延迟还在压?”
“等专线。”他说。
“那还得几天。”
“够了。”他指着操作日志,“现在至少有人能跟上来。”
她点点头,伸手点了点显示器上的指南文档缩略图,“要不要加个视频版?有些人看文字费劲。”
“你可以做。”他说。
“我可以。”她应得干脆。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机器运转声填满了空隙。
林悦忽然问:“你说以后会有更多像王浩这样的人?”
“应该会。”
“那这个指南,就得越写越薄。”
“为什么?”
“太厚就没人看了。”她撑着下巴,“得让人一眼就知道第一步往哪走。”
他思索片刻,“那就精简流程,保留核心动作。”
“对。”她点头,“就像走路,不用解释腿怎么抬,只说往哪拐。”
他看向她,眼神认真,“那你继续写?”
“只要你改,我就写。”
门外走廊的灯忽闪了一下。
他站起身,走向机柜,准备检查线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