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 误差之谜:数据的真相 (第1/2页)
钢笔尖悬在纸上,墨水凝成一点,迟迟没有落下。陈帆盯着那张空白纸页,耳边是教室外走廊逐渐响起的脚步声。他收笔回神,将钢笔插回笔袋,从书包里取出硬皮文件夹。
昨夜打印的那份数据记录被他夹在最上一页。他翻开报纸,找到今日陆家嘴的收盘价,用红笔工整地填进表格。做完这些,他顺手往前翻了几页,核对起之前的录入数据。
7.6元。
他在3月12日这一栏停住。电子表里记的是7.5元。
他皱了下眉,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不是印刷问题,也不是记忆偏差——他在校门口报刊亭翻过合订本,原始信息清清楚楚写着“7.6”。错的是他自己。
三天前晚上,连续三小时录入后,视线有些发花。笔记上的“7.6”被他抄成了“7.5”。当时没察觉,之后也没复核。
他合上文件夹,起身往教学楼东侧走。机房门虚掩着,里面没人。他打开电脑,等系统启动后调出Excel文档,滚动条拉到第十二行。
果然。
他退出程序,重新开机,在低负载状态下打开VBA编辑器。这次只写一段最简单的代码:每五十行分段扫描,判断当日收盘价与前一日差值是否超过0.1元。变量名改得更短,循环结构压缩到最小占用。
运行。
屏幕卡顿一秒,进度条缓慢推进。三十秒后,弹窗跳出:“发现异常数据3处。”其中一条正是3月12日的错误。
他逐条修改,保存新版本。这次格外小心,先检查路径,再确认文件名——stock_data_199803.xlsx,一个字母不少。另存一份到D盘根目录,又复制到U盘模拟盘中。
刚退出Excel,门外传来脚步声。
林悦站在门口,手里抱着一叠剪报。“王浩说你在这儿,让我问问要不要帮忙整理这些。”
陈帆点头,示意她进来。“放桌上就行。”
她把资料放下,目光扫过显示器。“你刚才在改数据?我看见红色标亮的那一行。”
“录错了。”他说,“少了个点。”
“就差一分钱?”她走近了些,“值得重跑一遍程序?”
“不是一分钱的问题。”他拉动滚动条,展示前后几天的数据曲线,“如果起点偏了,后面的分析全会跟着歪。就像走路,第一步踏偏半寸,走一百步就差出几米。”
林悦没接话,而是俯身看向屏幕左侧的日志记录。“你每天都要核一次?”
“不止。”他打开另一个表格,“每条数据至少比对两次。报纸一次,录入后再对照笔记一次。现在加上程序筛一遍。”
她忽然想起什么。“上次操场画图,你说支撑位和压力位,是不是也靠这些数字算出来的?”
“是。”他调出一张图表,“比如这条线,是过去五天的平均成交价。价格靠近它时,涨跌概率就会变化。但如果数据本身不准,这条线就是假的。”
林悦沉默了一会儿。“那你现在这个……到底算到什么程度了?”
陈帆关掉图表界面,重新打开主数据库。密密麻麻的数字铺满屏幕,每一列都标注着日期、开盘、最高、最低、收盘、成交量。
“还不够。”他说,“现在误差率还在0.3%以上。理想状态是低于0.1%。”
“为什么非得这么准?”
“因为我要用它预测未来。”
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落进静水。林悦抬眼看他,发现他的视线始终落在屏幕上,仿佛只是陈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你是说……还没发生的股价?”
“不只是股价。”他点了点鼠标,切换到未完成的模型框架,“市场什么时候涨,哪只股票会动,资金流向哪里——这些都能从数据里看出痕迹。前提是,数据必须真实。”
林悦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夹边缘。“可你怎么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就算数据全对,也不等于能算命。”
“不是算命。”他拖动时间轴,展示一组历史走势与预测线的对比图,“你看这里,三月八号之前,系统标记出量价背离信号。第二天果然回调。这不是猜,是规律重复出现。只要抓得住节奏,就能提前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