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纸条风暴:舆论的涟漪 (第1/2页)
周五的阳光比往常更刺眼一些,教室后排的水泥墙被晒得微微发烫。陈帆从书包里抽出一张对折的白纸,边缘已经因反复折叠而泛毛。他没看四周,只是将纸条背面涂上胶水,贴在了后黑板旁的通知栏下方——那里原本挂着上周月考排名,今早刚被撕下。
纸条上只有两行字,用蓝黑色墨水工整写着:
**陆家嘴,3月25日收盘价 ≥ 8.2元,信者跟。**
字迹不张扬,却足够清晰。他退后半步,确认没有遮挡,然后转身回到座位,翻开练习册,笔尖落在一道立体几何题上,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
王浩进教室时正好看见那一幕。他脚步顿了一下,视线在纸条和陈帆之间来回扫了两遍,嘴唇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把书包甩到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课间铃还没响,几个前排学生就围到了后墙。有人念出声来,语气带着笑:“这写的啥?股票预测?”
“高三还搞这个?”另一个声音接道,“该不会是算命吧。”
笑声很快散开,像水波一样荡到走廊。
陈帆始终低头写字,手指却无意识地在桌角划了一道短横线——这是他记录传播范围的习惯动作。他知道,只要有人记住这句话,哪怕只是当笑话讲出去,也算迈出了第一步。
班主任是在第二节物理课前五分钟走进来的。她手里抱着一叠月考试卷,目光习惯性扫过班级角落。当看到那张纸条时,脚步明显停了半拍。
她走过去,一句话没说,直接伸手撕下纸条,揉成一团,扔进了讲台边的垃圾桶。
“班里是谁贴的?”她声音不高,但整个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没人回答。
她环视一圈,最后目光落在陈帆身上。“这种东西,不要再出现了。影响学习氛围。”
陈帆抬起头,点了下头:“知道了。”
她没再追问,转身走上讲台开始发试卷。风波看似平息。
可就在午休铃响后,隔壁班一个男生跑到王浩桌前,压低声音问:“你们班那个预言股神,真说了八块二?”
王浩愣住,随即反应过来,点点头:“说了,还写了纸条。”
“我哥在证券公司上班,他说陆家嘴最近根本没这么大动静。”那人撇嘴,“要真是准的,早就有人炒作了。”
王浩没反驳,只低声回了一句:“那你记着日期就行。”
消息像细沙漏过指缝,悄无声息地渗向其他楼层。有学生开始打听“高三哪个班的”,有人翻出旧报纸核对陆家嘴前几天的走势,甚至有人拿计算器推演涨幅是否合理。
陈帆坐在位置上,听见身后传来窃窃私语:“……他说支撑位压力位的,听起来挺专业。”
“专业有个屁用,学校不让搞这些。”
“可他又没收钱,就是写个预测……”
他没回头,只是把今天新剪下来的《中国证券报》股市版从书包夹层取出,按日期塞进硬皮文件夹。封面右下角,一行铅笔小字已连成一列:**3月18日—3月24日,数据完整**。
下午最后一节是自习。校长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没人预料到。
他穿着灰蓝色夹克,背着手,神情平静却不容忽视。班主任正在批改作业,抬头看见他,立刻站起身。
“打扰一下。”校长声音温和,但全班都抬起了头,“刚才有老师反映,咱们班有同学在公开场合发布股市预测信息,有没有这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