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数据攻坚:纸质与电子的博弈 (第2/2页)
她以为他会收起来,可他没有。哪怕察觉到视线,也只是抬了下头,又继续落笔。
第二天,她故意提早十分钟到。这次他正在翻文件夹,一页页比对数字。她终于忍不住,轻声问:“你天天画这些线,是不是在搞股票?”
笔尖顿了一下。
陈帆合上本子,顺势翻开上面盖着的数学练习册。几道函数图像题摊开在页面中央,抛物线走势恰好与K线形态相似。他语气平缓:“高三一轮复习,我在练函数图像题。”
林悦看着那几条曲线,没接话。
他看出她不信,便从草稿纸上撕下一角,随手画了个折线图,标注“支撑位”和“压力位”,推过去说:“要是真炒股,我能算准明天涨跌,还坐这儿等早读?”
她接过纸条,指尖摩挲着那两个陌生词汇,低声说:“那你画得挺认真。”
说完便转回头去,打开英语课本。
陈帆没再回应。他低头在本子背面补记一行字:**信任成本太高——下一步需最小化人际暴露**。
他知道,越是专注的事,越容易被人察觉。而在这个地方,任何异常行为都可能引来麻烦。他不能冒险让任何人深入追问。
但从那天起,他改了策略。不再在早自习一开始就动手,而是等老师进班、晨读开始后再悄悄取出资料。绘图时间压缩到十五分钟以内,其余工作挪到午休或放学后完成。
他也开始思考更长远的方案。既然无法使用Access建表,能不能用Excel做替代?虽然学校没教,但他在2023年用惯了表格函数,只要能接触到带硬盘的电脑,就有办法运行。
问题是设备。家里没电脑,网吧太贵也太显眼,学校机房进不去。唯一可能的机会,是图书馆那台供查资料用的老式终端机——听说能插软盘,或许可以试试。
但这事不能急。他得先确保当前这套纸质系统不出纰漏。
三周过去,文件夹里已存了二十多张裁剪整齐的股市版。他按周装订成册,每本封面注明日期区间。最新一期刚刚整理完毕,他正用回形针固定最后一页,窗外传来广播体操音乐。
早读结束。
他把文件夹塞进书包最里层,外面罩上物理试卷。起身时,目光扫过桌面,落在那支用了半截的铅笔上。
笔杆上有几道浅浅刻痕,是他用来标记每日任务进度的。今天划到了第七道。
楼下走廊开始涌动学生身影。他拉上书包拉链,走向门口。
走到一半,忽然停下。他返身回到座位,打开数学本,翻到最后一页空白处。
那里原本写着“下周测验范围”,已经被划掉。现在他提笔写下几个字:**图书馆,周三下午三点**。
写完,合上本子,夹进书包侧袋。
阳光斜照进来,落在桌角一处未擦净的墨迹上。他没看,径直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