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共商国事 (第1/2页)
茶会终了,宾客们陆续散去。
谢苓走得不快,经过一处种着芭蕉的院子拐角时,她停下了脚步。
赵思谦正好从这里经过,准备离开。
看到谢苓,他连忙弯腰行礼。
“学生赵思谦,拜见公主殿下。”
“免礼。”谢苓看着他,神情平静。
“赵解元,刚才的诗写得很好。”
赵思谦受宠若惊,连忙说:“殿下过奖了,学生不敢当。”
谢苓接着说:“听说赵解元对本朝漕运很有研究?”
赵思谦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不敢相信。
研究漕运是他多年的心血,可因为出身太低,无人在意,只在几篇策论里稍微提过。
公主殿下……她怎么会知道?
谢苓的目光好像能看穿他的心思。
“如今江南水患频发,漕运艰难,京中粮价已有不稳之兆。”
“想来这些事,赵解元比朝中那些天天吃饱闲着的老爷们,体会更深吧。”
赵思谦的心狂跳起来。
短短几句话,就说到了国家最要命的脉门上!
他身为江南学子,一直对家乡的灾情非常担忧。
可这位兰陵公主,不光知道他的研究,还对朝政国事一清二楚!
他越看越觉得,这位公主殿下深不可测。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殿下说得对。漕运是国家的命脉,现在积弊丛生,若不早日革新,恐怕要出大麻烦。”
“哦?说来听听。”
谢苓多了些兴趣。
赵思谦按捺住激动,把自己对漕运的想法简单说了说。
从改河道为海运,到整顿沿途官吏贪腐,再到引入民间商股,条条切中要害,见解独到。
谢苓静静听着,没打断他,眼里的赞许也越来越明显。
等他说完,谢苓从袖子里拿出一块质地温润的玉佩,递给他。
玉佩样子简单,只刻了个小小的“苓”字。
“赵解元是经世济国之才,不该只在诗词上扬名。”
她的声音,有种让人无法拒绝的力量。
“要是解元以后有更成熟的治国之策,可以拿着这东西到公主府门房去。”
“本宫,愿与有志之士,共商国事。”
赵思谦双手发抖地接过那枚玉佩。
“共商国事……”
这四个字在他脑子里疯狂的转动。
他一个穷苦书生,哪会想到,会被公主殿下所赏识。
有了公主殿下的引荐,以后要想拜入太子门下,岂不易如反掌?
他紧紧攥着玉佩,对着谢苓深深鞠了一躬。
“殿下的知遇之恩,学生一辈子都忘不了!”
“愿意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谢苓轻轻点头,转身走了,只留下一句。
“我等着你的万言策。”
……
书苑另一头,挂着各样的花灯。
公子贵女们猜灯谜的游戏正玩得热闹。
林稚鱼随手揭下一个灯谜,看了一眼就说出了答案,引来一片叫好。
她的博学与急智,再次让众人刮目相看。
这时,谢苓走到了林稚鱼身边,拿起着一盏很难的走马灯,皱着眉头。
那灯谜是:“一钩残月带三星。”
是个字谜。
谢苓也装作看灯谜,轻声笑问:
“林姑娘,可否帮我指点一下?”
林稚鱼回过头,向她弯腰行礼,柔声说:“小女愚笨,实在猜不出来。”
两人看着像在说灯谜,眼神却在暗暗交流。
谢苓的目光在走马灯上转了一圈,声音压得很低,又刚好让林稚鱼听见。
“这个谜,白天怕是看不清楚。”
“我看,谜底要等到‘三更’时,在那‘水月镜花’榭里才能想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