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高屋建瓴 (第2/2页)
东妙监院搜肠刮肚,试图用最华丽的词藻来掩饰内心的慌乱与空洞:“简直是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我们清凉寺必然端正态度,以万分郑重、万分用心之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落到实处!”
像是要证明他的决心,声音愈发铿锵:“建设农禅博物馆与打造农禅文化体验区双管齐下,让所有游客、香客,不仅能体悟禅机佛法的深邃奥义,更能亲自投身禅田劳作的苦乐之中,真真切切体会粒粒皆辛苦的至真大道!”
他再次将身体躬得更低了些,语气带上了一种近乎献祭般的承诺意味,“清凉古刹,既是一方山水胜景,更是千年佛家之胜庭。”
“弘传正教、服务十方善信是本分天职,能为家乡旅游事业贡献心力,更是……更是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书记……您……您真是为我们点亮了前路明灯啊!”
阁中再次陷入短暂的寂静。
江昭宁并未对东妙的表态做出任何回应,仿佛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又仿佛早已料到这不过是新剧情的引子。
他缓缓地、缓缓地靠向坚硬而冰冷的红木椅背深处,目光垂落,长久凝注于面前那杯被他推到一边的青瓷茶盏。
盏中的清茶色泽澄碧依旧,却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冷滞幽绿。
坐在江昭宁身侧的林方政,将目光从东妙那张强作镇定、汗湿的侧脸上移开。
他第一次真正意识到,江书记轻轻“点”出计划表面浮沫之下掩盖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那并非旅游线路的花样翻新,更非简单的香米福袋馈赠所能承载。
他所思所谋的,是要以抢救的姿态将深埋于这座古寺土壤深处、行将被忘却的历史经脉一点点剥离出来——那些残破农具上凝固的深褐汗印,便是无数无名僧侣于苦行中渗下的信仰血痕。
碑林深处,被风雨磨蚀得线条模糊的碑文间,或许就隐匿着几辈人持镰躬耕的寂然背影;典籍角落泛黄霉变的页脚旁,一句字迹潦草的批注,如闪电般照亮了《百丈清规》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八个字背后,那些以生命践行的无声承诺和巨大牺牲。
江昭宁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红木椅扶手的冰凉木质棱线上轻轻划过,发出极其细微的“沙沙”声。
他动作缓慢,如同拂拭着岁月积尘下某个神秘符文的纹理。
窗外,几片金黄的银杏叶被秋凉风无声遣送,飘然落向庭院外荒芜的僧田。
田野如旧,安静守望着古刹楼阁投下的深沉影廓。
而窗棂之内,一张无形的探针已在意识深处悄然绷紧,穿透了时空堆积的层层雾障。
东妙监院低垂着头,合十的双手指尖冰凉。
他不敢再迎视江昭宁的目光。
只觉得那目光像两把冰冷的解剖刀,早已将他那精心装扮的“虔诚”与“热忱”剥离得干干净净。
露出了内里仓皇而贫瘠的底色。
他精心泡制的那杯顶级古树春尖,在精致的白瓷杯里,彻底凉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