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听取汇报 (第1/2页)
江昭宁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翌日,上班后,江昭宁处理了一上午的公文。
桌上的台历被风吹起一角,露出今天日期——该去公安局了。
他决定下午到公安局去一趟,见见那些中层干部,听听交巡警大队组建推进汇报。
午后的阳光斜斜打在东山县委大院的老樟树上,投下斑驳细碎的光影。
江昭宁站在办公室窗前,目光看似落在院中肃穆的花草上,思绪却早已飘远。
昨天晚上走访乍一看,是有些新气象。
“东山已悄悄在变”——他自己脑补的评价。
不过,这还只是表象。
一个积疴日久的地方,沉在底下的东西,远非一次暗察能轻易触动。
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人群的态度和执行力,才是破局的密码。
他整理了一下白衬衣的领口,拿起那份关于交巡警大队筹备进度的简报材料。
“小李,去公安局。”坐进车里,他对司机吩咐道。
车子平稳驶出县委大院,汇入并不算繁忙的县城主街。
窗外景物流转,江昭宁的眼神却愈发沉静。
公安局,这个机构在他心中分量颇重。
它编制庞大,数百号警力,职能横跨刑侦、治安、交管、禁毒、网安、内保、看押……
权力触角伸展到社会末梢神经的每一个角落。
更重要的是,他们手中握有法律赋予的强制权力——立案、抓人、拘留、审讯。
在县这一级,它就是国家暴力机器最直观的体现,威权所系。
正因如此,县公安局不仅常是全县行政编制最庞大的“巨无霸”,更隐隐是地方上最“牛”的单位之一。
局长按照惯例都挂副县长头衔,是正儿八经的副处级。
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位挂着副县长名头的局长,其影响力往往溢出一般副县长的范畴。
常委们大多是正处或副处,公安局长与之同属处级干部序列,再加上其特殊的权力属性和对地方稳定近乎生杀予夺的能力。
即使是手握重权的县委常委,在处理涉警事务时,也往往需要给予几分薄面和特别的尊重。
这几乎成了不成文的默契。
不过,这种“牛气”,并不能延展到县委书记本人身上。
整个县管干部队伍的核心——从副局长以下所有的科级干部,其升降去留的决定权都握在县委,更具体地说,是县里的“核心五人小组”。
所有维持这支庞大队伍运行的经费、装备、后勤保障,更是县财政锅里实实在在的饭。
局长本人由市委任命,固然地位超然,但只要还在东山地界上,“一把手”书记的交办事项、讲话指示,以及政府的行政指令,谁敢打折?
谁又敢不卖书记县长——尤其是“一把手”的面子?
即使是局长本人,在书记面前,也必须是言语恭敬、态度谦和的。
因为所有你想办的事,最终绕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车子无声地停在公安局大院门口。
院门口深灰色的电动门肃穆无声。
站岗的年轻民警显然已经认熟了这张频频在《东山新闻》黄金时段出现的脸孔——在重要的全县大会、项目奠基现场,他无一例外都稳居报道镜头的中心C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