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线下正名与机上初悟 (第2/2页)
陈放赶紧解释:“哎呦喂,我的棋王大人,这可不是网上那些软件作弊的。是实体的机器人,真胳膊真腿能拿棋子的!人家是正经科技公司,是想测试机器的性能。再说了,你不想看看,你这身来自大明的本事,跟这未来科技比起来,到底谁更厉害?你就当去见识见识嘛!”
这番话勾起了赵昭明的好奇心。与省冠一战,他印证了古谱在现代的威力,但内心深处,也对周正豪那精密如机器般的计算深感震撼。如今有一个更纯粹、更强大的“计算”实体摆在面前,他确实想看看,棋道的极限究竟在何方。
“好,便去会它一会!”
“星寰科技”的实验室洁净无尘,通体白色的“玄弈”机器人安静地立在特制棋桌旁,机械臂收拢,光学传感器闪烁着淡淡的蓝光,充满未来感。
工作人员简单介绍了规则:赵昭明用实体棋盘棋子,“玄弈”通过视觉系统捕捉棋局,计算后由机械臂行棋。
对局开始。
赵昭明深吸一口气,再次执红先行。他下意识地使出了对付周正豪时那手“高吊马”,试图打乱机器的节奏。
然而,他立刻感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压力。
“玄弈”的机械臂移动精准、快速,落子无声,带着一种冷酷的效率。它应对“高吊马”时,没有丝毫人类棋手常见的迟疑或情绪波动。传感器蓝光微闪,几乎是瞬间便做出了最佳应对,一招平炮亮车,不仅化解了威胁,反而顺势加强了中路攻势。
赵昭明感到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巨网。机器的计算力浩瀚如海,每一步都基于无穷尽的概率推演,精准地指向胜率最高的点位。它没有偏好,没有情绪,不会冒险,也不会保守。它只是计算,冰冷而绝对地计算。
中盘,赵昭明试图设下一个复杂的弃子诱饵,这是古谱中引对手入彀的经典手法。
但“玄弈”毫不犹豫地吞下了弃子,但它后续的行棋,却并非赵昭明预想中的任何一条路线。它走出的,是一条计算得出的、能最大化利用子力优势并同时瓦解对方潜在攻势的“最优解”。
赵昭明愣住了。这步棋,人类棋手几乎不会这么走,因为它违背了某些“棋形”和“感觉”,但它偏偏又精准地打在了局面的“七寸”之上。
他感到一身力气无处施展。他的谋略、他的诡计、他赖以成名的“势”的引导,在这台绝对理性的机器面前,仿佛失去了魔力。它不受欺骗,不惧恐吓,只是沉默而高效地执行着计算程序。
最终,赵昭明输了。输得毫无脾气。
工作人员上前礼貌道:“赵先生,感谢您的参与,数据非常有价值。”
赵昭明却久久坐在棋枰前,凝视着“玄弈”那光滑的金属外壳,若有所思。
陈放走过来,拍拍他:“没事没事,这机器肯定集合了无数大师的棋谱和超算能力,输给它不丢人。”
赵昭明缓缓摇头,语出惊人:“非也。吾非因输棋而懊恼。此物……甚强,然则,亦甚悲。”
“悲?”陈放一愣。
“嗯。”赵昭明目光深邃,“它精准无比,算无遗策,此乃其强。然其行棋,唯有‘最优’,却无‘妙手’。它知‘胜率’,却不知‘胜负手’之豪情;它懂‘计算’,却不懂‘弃子’之壮美;它可穷尽变化,却永不会如我一般,去创造那手‘高吊马’。”
他站起身,仿佛明白了什么至关重要的道理:“它无灵性,亦无‘势’之感应。它是在‘算棋’,而非‘弈棋’。棋道之于它,是零与壹的代码;棋道之于人,却是无穷之变化,是心意之交锋,是于不可能中创造可能之艺术。”
此番人机初体验,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他心中一直朦胧的思考。他之前与现代棋手、与省冠的对局,都是在“人力”范畴内争锋。而今日,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一种纯粹基于计算、剥离了所有情感与灵性的“棋力”。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的路,不在模仿机器的精准,而在发掘机器永不可及的人类灵性之巅——那属于“棋道”的,玄之又玄的“势”。
为后续的理论创新,埋下了最关键的种子。他隐隐感觉到,若能参透并掌握那虚无缥缈的“势”,或许便能找到超越纯粹计算、属于人类棋手的独一无二的路径。
而他与“玄弈”的故事,显然才刚刚开始。科技公司的邀约,恐怕不会只有这一次。